逐字稿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孟子说的这个无名指,是所有手指里边最没有力量的一个手指,也没有什么用。你别看小拇指它很细,但还能干很多事。无名指很难做事,所以无名指基本没什么用。
孟子说有一个人的无名指“屈而不伸”,伸不直,总是弯的,这个不是什么疾痛害事,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如有能伸之者”,他听说秦国有一个人,有办法把这个弯曲的手指扳直,“则不远秦楚之路”,不管是秦国还是楚国,多远的路他都要去找。
干吗呢?“为指之不若人也”,就是他觉得我这个手指跟别人不一样,没别人好。因为这么一点小事,秦楚之路他都愿意去,走过去,然后找人求教,把这个手指掰正。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一个人的指头不如别人,他会觉得内心不好意思,会觉得讨厌、不喜欢。“心不若人,则不知恶”,你的心没有别人好,你的心跟别人境界相差很多,你却完全不知道羞耻、不知道这件事情值得你担心。
“此之谓不知类也。”什么叫不知类?就是分不清轻重,完全不知道轻重缓急,根本不知道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这句话在我们今天一点都不过时。
各位你们看短视频平台,你会发现平台上那些吸引眼球的东西,都是在跟你讨论一些不重要的事:谁比谁多了多少粉丝,谁比谁多挣了多少钱,怎么样能够快速地获得多少钱,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人们的眼睛只能够看到手指弯曲这样的事情,人们看不到内心,人和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有什么不一样。
所以,为什么大众所看到的都是手指弯曲这样的事?这里边有一个原理,来自我们讲过的《疯传》那本书。大家能够看到疯狂流行的东西,往往是因为具有可视化特点,就是能看见。你拿了一个手机比我拿的手机好,我一眼就看见了,因为可视,所以人们就愿意在手机上拼命,再没钱也要想办法买一个好的手机,因为能看见。
但是你说你的美德比我好,对不起,看不见。所以美德这样的东西非常难以流行,但是手机、汽车、鞋子特别容易流行,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可视化导致了大部分的人看不到内在,只能够看到外在。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们的心理问题。在《思考,快与慢》那本书里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讲过,人们为了补救性的东西,愿意花特别多的钱。手指弯了,我要把它掰直,这是一个补救性的东西,我要花很多钱去做这件事情。
但是,假如你今天告诉他说,我教你一招,让你的手指可以不弯。对不起,十块钱也嫌多。如果你要告诉大家说,我们学点东西,将来能够尽量减少得癌症的概率。但因为人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得癌症,所以你告诉我这样能够减少得癌症的概率,我估计这八成是骗钱的,是割韭菜。
只有当我真正得了癌症以后,你问我要多少钱我都愿意花,所以人们在于预防性的事件上是不愿意投入精力的。但是对于补救性的事件,特别愿意投入精力。
那学习美德、学仁义、读书这样的事情就是预防性的工作。我希望大家读了书以后,不要产生那么多的悲剧,但是我们这个市场上真正能够赚到大钱的人,都是我知道你身上发生了这样的悲剧,现在我请你向我交钱,我来帮你解决。推广阅读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大家看不到,大家更容易看到的是你赚了钱,但是大家没有看到你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孟子在那个时候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们为了矫正一个无名指,多大的代价都愿意付出,但是我想劝你们修正自己的内心,你连听都不听。这是孟子当年的感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