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主体公司的时候,我也是想做“医生”来着,那时候新人培训讲得也是这个。现在才发现,我只不过是个略懂病理的医药代表,连药剂师都算不上。
曾经不止一次,朋友问我,既然挣不到钱,为什么你还待在保险行业里?
我说原因主要有三:
一、我认可保险的价值,我觉得这个工作本身是能带给人直接的帮助,是很有意义的;
二、我看好保险行业的长期发展,有很大市场空间,对个人来说也是自主性很强的一份事业;
三、保险能带给我很多拓展自己边界的机会,更好地满足我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截止目前,只有第三点进展得比较顺利。另外两点很快就开始感到拧巴。
说是为人提供帮助,而实际上一切的活动都是围绕销售产品展开。我能做到的就是实话实说,不忽悠客户,而对客户有需求我又满足不了的部分无能为力。久了以后,“基于客户需求的顾问式销售”就成了一种说辞。公司催业绩、催招募,对“专业”的要求不是“服务的专业”而是“销售的专业”。巧了,我最不擅长销售。所以所谓事业发展也就看不到什么指望。
说到底,我还是希望自己当“医生”而不是“医药代表”。不是歧视医药代表,销售能力也是很牛的能力,凭本事吃饭就值得尊重。只是那条路我就喜欢也不适合。
老刘看到这里,估计又要说我太理想化,并且加上“上次他就说过”云云。老刘啊,有理想又有什么不好呢?下马过河,第一次没找对地方,这河就不过了吗?所以,请保持你的独立视角,多提些不同的看法,时刻打破我的信息茧房。谢谢!
想当医生,就得学医,就得在医院而不是药厂工作。这要求整个组织层面,在定位、文化、理念、制度、运营管理、系统工具等等方面,都要按着医院的标准设计并且统合。
我所学习和了解到的关于黎明的信息,正在从所有这些方面证明,这是一家想培养“家庭医生”的地方。
定位: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不是“专业的销售机构”;文化上追求赋能、赋利于经纪人...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