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得先说明白,在禅七那七天,因为手机得上交,没法录音,现场又没纸笔做记录。不管是每天下午在大禅堂师傅正式“讲禅”,还是“动功”“行香”时师傅的提点,这里头展现的,不全是师傅原话,更多是我个人理解。要是有啥不妥、谬误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包涵。
记得禅七第一天下午,师傅先安排大家喝了茶,然后在大禅堂里“讲禅”。白板上第一个冒出来的词,是“共业”。
共业啊,可不是什么共同的事业,它指的是群体因为共同行为产生的集体因果关联。大家的福报和业障,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起来,会相互传导。
咱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造业,这业还分善业和恶业。总体来说,咱造的恶业可比善业多多了。所有人造的业凑一块儿,就是人类的共业;那些恶业凑一块儿,就是人类的业障。
道德,就像是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天花板;法律呢,就是那地板。可现在呢,法律制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可不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反而是大大的倒退。为啥呢?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把道德当回事儿,最基本的规矩都不遵守,所以只能靠更多更细的法律,来加固行为准则的底线。
共业这东西,改不了,但汇聚成共业的个业能改。只要多一个人忏悔、修行,就多一份力量,能把共业果报的趋势给拉一拉、扭一扭。这也是咱们每个人修行该有的意义。
要说现在最让人揪心的共业之一,那非教育莫属。
这时候,白板上又出现了第二个词——“教育”。
咱简单来个说文解字。“教”字拆开,是“孝”和“文”俩字;“育”字拆开,是“𠫓(音tu)”和“月(通肉)”俩字。
“忠、孝、仁、义、礼、智、信”,这是国学思想的核心伦理体系,把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规范都涵盖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框架。“孝以文而化之”,说的就是“教”字。
“教”在古代还通“效”字,“效”啥意思?就是效仿、模仿,向榜样学习、靠拢。
“育”字的《说文解字》原文:“育,養子使作善也。从𠫓,肉聲。”意思就是,不仅仅是抚养孩子长大,使其有饭吃、有衣穿,关键是引导、促使他去做善事,成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
其中“𠫓”字,是“倒子”的变形。《说文》注曰:不从子而从倒子者,正所谓不善者可使作善也。孟子亦云: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皆是此意。用语言传播知识、理念、规矩、信仰,养成好习惯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为一个善良的人,这就是“育”字。
“教育”俩字连一块儿,就是身教言传,言传身教;就是大人和老师严于律己,拿自己当榜样,让孩子们来学,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把书本上的经典和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下一代。
可咱现在的教育,出问题了,成了共业之一,甚至成了最大的共业,这背后是个社会系统性问题。
这社会系统性问题,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风气的问题。
所有动物幼崽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生存技能。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构建的教育体制原本也是为了学这个,可后来慢慢就变味了,成了商业模式,各种华而不实的套路满天飞。
咱对孩子的希望,无非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学点真本事,将来找个好工作或者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可现实呢,每年上千万的大学生毕业,绝大多数一毕业就失业。他们高分低能,不仅没生存技能,连生活自理能力都差。上百万的教育成本,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全打了水漂。
再回头看看社会风气。大人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大多都做不到。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不是通宵打麻将,就是睡到自然醒;要求孩子少玩手机少玩网游,自己手机不离手,上床都得刷几个小时短视频;要求孩子名列前茅,自己上班摸鱼下班胡混,一天到晚慌慌张张……
在这样的风气下,咋教育孩子?孩子又咋会听?又咋会不出一堆家庭问题、亲子问题、情感问题、抑郁问题,甚至自杀问题?
其实啊,咱泱泱华夏五千年,老祖宗给咱留下了好多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智慧箴言。
比如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再比如“食不言,寝不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也是最基础的规矩。没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宇宙运行的底层逻辑和终极规律。规矩,上为“天道”,下为“地道”,中为“人道”(这里就不细说了)。一个守规矩的人,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单位是好员工,在社会是好同志,在家庭是好好先生,是人人都喜欢、都尊重的人。
而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从守规矩开始。止语,守好不说话的规矩;细行,守好慢下来的规矩。
说到教育和守规矩,师傅顺嘴提了一下,从2024年开始,每年暑假他都要办一期“青少年自我超越体验营”。就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学守规矩。
除了“行香”“打坐”,考虑到孩子们好动好奇,还安排了“中文诵读”“英文诵读”“修习书法”“趣味音乐”“亲情融通”“歇心茶会”“绘画写生”“制作版画”“学做素食”“茶礼课堂”“茶果制作”“植物印染”等,丰富多彩、孩子们爱玩的活动项目。
营地做饭的阿姨发现,进“青少年自我超越体验营”的孩子,跟营地之前各种研学的孩子完全不一样。吃饭的时候鸦雀无声,一粒粮食都不浪费,而其他研学的孩子吃饭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乱叫,每顿都要倒掉整桶的饭菜。于是阿姨跟师傅申请,让自己的两个孩子过来跟着一起吃饭,一起学守规矩。
从这事儿就能看出,“青少年自我超越体验营”办得有多成功。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走向。我们当下的教育困境,是共业,也是警钟。它提醒着我们,不能只盯着成绩和分数,不能只靠法律去约束,更要从道德、从规矩、从自身做起。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守规矩、有道德的人,我们的教育才能回归正轨,我们的社会才能充满希望。这,就是教育的意义,也是我们每个人该承担的责任。
---2025年10月12日上午,于锦里社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