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通常,人们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较高层次 的需求。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两类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会决定人的行为。
保健因素:是导致不满足感的因素。
激励因素:是导致满足感的因素,能够真正起激励作用的。
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
项目管理2大资源:团队资源(人力资源),实物资源;
一、规划资源管理(规划过程组):定义如何估算、获取、管理和利用团队以及实物资源的过程。
作用:根据项目类型和复杂程度确定适用于项目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度。
输入:
1. 项目文件:项目进度计划,需求文件,风险登记册,相关方登记册;
工具与技术:
1. 数据表现:层级型,责任分配矩阵;
输出:
1. 资源管理计划:识别资源-识别和量化项目所需的团队和实物资源的方法。 获取资源-如何获取项目所需的团队和实物资源的指南。
资源管理计划的内容:
◆ 项目团队资源管理-如何定义、配备、管理和最终遣散项目团队资源的指南。
◆ 培训-针对项目成员的培训策略。
◆ 团队建设-建设项目团队的方法。
◆ 资源控制-既确保资源充足可用,又确保库存合理的方法。
◆ 认可计划-何时给予团队成员哪些认可和奖励的说明。
2. 团队章程:为团队创造团队价值观、共识和工作指南的文件。
二、估算活动资源(规划过程组):估算执行项目所需的团队资源,以及材料、设备和用品的类型和数量的过程。
作用:明确完成项目所需的资源种类、数量和特性。
估算活动资源过程与估算成本过程紧密相关。
输入:
1. 项目文件:活动属性,假设日志,风险登记册,资源日志,成本估算,
输出:
1. 资源需求;
2. 估算依据;
3. 资源分解结构(RBS):资源依类别和类型的层级展现;
三、获取资源(执行过程组):获取项目所需的团队成员、设施、设备、材料、用品和其他资源的过程。
作用:概述和指导资源的选择,并将其分配给相应的活动。
内部资源-从职能经理或资源经理处获得;外部资源-通过采购/租赁等途径获得。
输入:
1. 项目文件;
2. 资源分解结构;
工具与技术:
1. 决策-多标准决策分析;
2. 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协商;
3. 预分派;
4. 虚拟团队;
输出:
1. 实物资源分配单;
2. 项目团队派工单;
3. 资源日历;
4. 事业环境因素更新;
塔克曼阶梯理论:
1. 形成阶段:相互认识,相互独立,但不一定开诚布公;
2. 震荡阶段:冲突、矛盾、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3. 规范阶段:开始协同工作、开始相互信任;;
4. 成熟阶段:组织有序、相互依靠、平稳高效;
5. 解散阶段:释放人员,解散团队。
四、建设团队(执行过程组):是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成员互动,改善团队整体氛围,以提高项目绩效的过程。
作用:改进团队协作,增强人际关系技能,激励员工,减少摩擦,提升整体项目绩效。(好->更好)。
工具与技术:
1. 集中办公;
2. 沟通技术;
3. 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
4. 认可与奖励;
5. 培训;
6. 个人和团队评估;
输出:
1. 团队绩效评价;
2. 事业环境因素更新;
五、管理团队(执行过程组):是跟踪团队成员工作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团队变更,以优化项目绩效的过程。
作用:影响团队行为,管理冲突,解决问题。(不好->好)。
输入:
1. 项目文件:团队章程;
工具与技术:
1. 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冲突管理;
冲突管理:撤退/回避:退出冲突、将问题推迟或推给他人解决;缓和/包容(安抚、圆滑、smooth):强调一致而非差异,考虑其他方的需要(求同存异);妥协/调解:部分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满意;强迫/命令:推行某一方的观点,通常是利用权力来强行解决紧急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综合考虑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合作的态度和开放式对话,引导各方达成共识和承诺(最佳方式)。
六、控制资源(监控过程组):是确保按计划为项目分配实物资源,以及根据资源使用计划监督资源实际使用情况,并 采取必要纠正措施的过程。
作用:确保所分配的资源适时适地可用于项目,且在不再需要时被释放。
控制资源过程关注实物资源;管理团队过程关注团队成员。
工具与技术:
1. 数据分析:备选方案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绩效审查,趋势分析;
2. 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
3.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