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好小宝贝的情商,因为这关乎着其未来的发展
在当今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职场、婚姻家庭等各种关系中做到游刃有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处理的妥帖恰当,让你周围的人们都因你的存在而感到舒服、温暖、贴心,那么你仅仅依靠你的聪明才智是不够的,还要运用好你的情商。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鲜活的案例,我们单位新来了两位大学生小甲和小乙,据我了解,他们俩从小就很要好,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一起上学,一块回家。后来又一块考上了大学,巧得很,他们俩商量好,报了同一个专业,又分在了同一个班级里。大学毕业后,又一块考上了我们单位的编制,成了正式在编的事业单位职工。
在我们单位里,小甲和小乙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面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有着天壤之别。在平日里,小甲做事干净、麻利、快,哪个同事需要帮忙了,赶紧上前,嘘寒问暖,自己能帮多少就帮多少,让人感到很温暖贴心。而小乙呢,平日里,对身边的同事不冷不热的,哪个同事需要帮忙了,只是象征性地问一下,让人感觉冷冰冰的。时间长了,大家心知肚明,两个人的形象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有了高低之分。小甲同学得到大家的喜欢就在情理之中了。
上面这个例子中,小乙的表现就是低情商的表现,小甲的所做所为是高情商的表现。
现在,我们一般人通过读书,都了解到,一个人的情商非常重要,智商高的人在事业上不一定取得成功。一些研究表明,在一些成功人士中,智商的贡献只占20%。还有80%是其他因素。而其他因素中情商的比重最大,甚至高过智商。
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些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毕业了之后,在社会上混的风生水起,而一些成绩好的同学,虽然他们有着别人高不可攀的高智商,骄人的成绩,并不能代表着他们就能从容不迫地面对五彩斑斓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情商呢?情商真的比智商更重要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阅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所著的《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样一本书。在书中,戈尔曼告诉我们,一个人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与情绪管理不当有关,而情商就是管理情绪的能力,是“情绪智力“的简称。
能管理好情绪的人,在工作中 混的如鱼得水,在生活中也容易获得满足感。相反,不能够管理好情绪的人,因为情绪的影响,把生活和工作都过成了一团糟。
情绪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容小觑。情绪压倒理性的事情经常发生,对孩子、老公或老婆发火,可事后又后悔不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时你已经被情绪控制了,失去了理性判断能力。当怒火平息后,你的理性回来,你重新审视刚才发生的事情,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所以学会情绪管理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丹尼尔·戈尔曼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被尊称为“情商之父“。他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他在系统研究情商的理论基础上写出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出版以后,连续畅销10年之久,全球销量超过800万册。
戈尔曼在情商这本书中,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情商的本质是什么,情商运用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的本质
提升情商的关键一步:认识自身情绪
情商是管理情绪的能力,戈尔曼把情商概括为一下五种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其中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只有先认识到自己正在生气或者抑郁,你才能进一步采取各种行动来管理你的情绪。
今天你的女儿因为你没有给她买好吃的棒棒糖,在一旁哭鼻子,你非常恼火生气,正要大声训斥她。这时,你的爱人对你说:“先别发火,你吓到孩子了,先消消气吧。”你这才意识到,你在生气,自己答应了孩子要给她买棒棒糖,自己却忘记了,可是你可以心平气和地给女儿解释 ,说明原因,根本没必要发这么大的脾气啊。
我们的很多情绪是无意识的,经别人提醒,你才意识到,接着人的大脑皮层就会对这个意识进行处理,然后决定是否要控制你的情绪。所以说加强情绪的自我意识是学会控制情绪的第一步。
每个人的情绪体验也不一样,一般女性比男性的情绪体验更强烈一些。相对于不敏感的人,情绪体验高的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波动。
关注自己的情绪波动,是跳出自己观察自己。这种人往往能非常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各种情绪。
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波动是高情商的基础,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感知到,又何谈控制情绪呢?
先天的性格,可以后天改变过来
有的人天生就胆小害羞,而有的人天生就胆大开朗。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大概分成四种,分别是胆怯、大胆、乐观、忧郁。
小孩在刚出生时,大脑并没有发育完全。出生后还会继续发育,而童年时期是发展最迅猛的一个阶段,只要父母好好把握这一阶段,引导孩子的性格向着积极的一面发展,小孩天生的性格胆怯和抑郁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先天胆小害羞的孩子也可以长成自信阳光的青年。
培养孩子的情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情商导师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的性格方面的表现上,就可以看出其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教育,对他以后的情商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每个孩子从一出生一直到进入学校,他的第一模仿对象就是父母。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发脾气之后的情绪教导,还是父母之间的情绪处理,都影响着孩子的情商发育。
情绪教育的最好时机是在人生最早的几年,孩子幼儿时期的大脑体积只是完全发育后的2/3。所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情绪培养是非常好的。所以,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先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可能因为一不小心被对方踩脚或碰到了,孩子就会哇哇大哭起来,这时候有的父母会采取批评的教育模式:“不许哭了,听见没有,不许再哭了。”或者和孩子谈判:“如果你不哭,妈妈带你去麦当劳。”以上这两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他们会认为只要自己大哭就会解决所有问题。
而重视孩子情商教育的父母,却仅仅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孩子慢慢舒缓平复情绪,对他说:“不要再生气了,小伙伴也不是故意的,你别再哭了,让他给你道个歉,你们还是在一起玩一会儿,好吗?”
这样做,很好。每次孩子生气、难过,你都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帮他舒缓平复情绪,长此以往,他就学会如何增加来舒缓情绪。
这样的情绪教育应贯穿孩子的整个童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日后的情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前班里发生了有趣的好玩的事情,回到家里,放下小书包,就立刻跑到你跟前向你 分享这件事,你应该马上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听孩子讲,并随声附和:“啊,真好玩呀,你同学这么调皮啊!”这样孩子就会有成就感,心情愉悦。
假如你经常对孩子的求助不理不睬,时间长了,孩子的潜意识中会认为,你不关心他的生活,他也就不再愿意跟你分享他的事情,这样对孩子日后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无论你多忙,或者孩子给你讲的事情多么没趣,多么幼稚,你都得耐心听完,并有所回应。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更加自信、乐观、阳光。
总之,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中,明确指出,情绪智力成形于童年时期,一个人的情商应当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你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有这样一个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的情绪教育抓好,重视起来,因为一个人的情商决定着他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