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父母喂养孩子,不仅仅是提供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多一些温柔和呵护。
今天学习讨论话题:老人应该怎么做,才能维护好家庭环境,让大家庭一团和气?
1,给孩子独立空间。老人年纪大了,只要和孩子住在一起,就一定要记住:做到不插手孩子的事情。
作为老人,孩子已经长大,成熟。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自由由空间。充分相信孩子做任何事情的能力。不插手孩子之间的任何事情,让年轻人独立面对,也是能够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子女、家长。如果老人总插手帮孩子解决问题,将子女当“孩子”养,那么有一天做不动了做不好了,子女对老人更多的是“埋怨”而不是感激。
🫶有时间多关注自己,尽力照顾好自己,不要对子女的事情过多的干涉,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做法。很多时候老人认为的“不管不顾”才是子女最期望的状态,因为子女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共同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生活,从而建立起对家庭的深厚的责任感。
2,谅解孩子的苦衷,学会相互理解。
许多老人年纪越大越不体谅孩子,还过分苛刻提要求。有些老人总喜欢说孩子的缺点或不足,想要以此来让子女更努力,变得更加完美。但是却不知道,人在积极的环境中才会一直向前,而在消极的环境中就会不断放弃。
所以,老人不要总是说子女这不行、那不行。作为有明智的老人,应该体谅孩子的苦衷,体谅孩子的不易,懂得肯定子女的成长与成就,避免造成家庭内耗。与子女的意见不合的时候,老人应该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一下自己的意见是否合适,而不是主观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3,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创造和睦温馨气氛。
每个家庭处理事情:“要相互协助,相互成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父慈子孝,父爱母安。当父慈、母安、子孝这三种元素和谐共融时,家庭便充满了爱与温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他们能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与责任,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扶养是德,托举才是恩。好的父母一定是言传身教会托举自己的孩子。
陪伴托举他的自信、认知和见识,托起他的自尊、自爱。要多鼓励、多夸奖、多肯定孩子。自私自利尖酸刻薄是养不出一个独立自强、孝顺感恩的孩子的。
父母尽量不要和儿女同住。时间久了,父母不在身边的一方,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很难在这个家里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一个人不管他在自己的事业上多么有成就,只要他跟父母住在一起,都会沉浸在幼时的环境当中。所以如果想让自己的伴侣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正常人,而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就不要跟父母同住。
❤️明智老人这么做
帮助儿媳妇做饭,偶尔还能帮忙看一下重孙,从不唠叨,不该管的事情,她尽量装糊涂。
虽然住在一起,但又给彼此的生活留下单独的空间。儿媳当婆婆后,也能理解薛奶奶的难处,所以儿媳尊重她,关心她。
身体健康才能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只要生活能自理,自己能照顾自己,就是最好的养老。
人到老年,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所以年轻时要努力挣钱存足养老金,晚年生活才能有保障。老年一定要有充足的养老金,养老靠儿靠女不如靠自己,老年不拖累子女,就是福。
人到老年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老年人和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同,有自己的房子,非必要的时候,分开住是最好的选择。条件允许尽量分开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圈子,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家人相处也是需要边界感,需要的时候,全力以赴,不需要的时候,见机行事,给彼此留空间。
要明白,人到晚年,真正能陪你走到最后的不是老伴也不是儿女,而是你自己。人到晚年,能够支撑你生活的是你对待人生的态度。人活着,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有时候转变一下心态,生活也自然随之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