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瞋

作者: 随风合道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9:06 被阅读309次

二、,瞋是指瞋恚心。“瞋”字是“目、真”二字相组合,意思是眼睛把事物看的太认真了,才会计较、发怒、憎恨别人。“恚”字是“双土”压在“心”上,意思是,人们的心被层层污秽之土障盖住了,识不得自己的本性。瞋恚心对应地狱道。

瞋恚心为什么对应地狱道呢?地狱道没有乐只有苦,只有受苦受刑,苦不堪言。而瞋恚心的表相是嫉妒、愤怒、憎恨、仇怨,实际上埋藏在心里的烦恼最重,只有自己气得要命才会憎恨别人。自己心里有恶,才会看别人是恶。因此,这种眼里处处都是“恶”的人,才会对应处处都是“恶”的地狱。今生烦恼、生气,心里最苦的人,才会对应地狱最苦之境。

瞋恚心起于何处?仍起于贪心。由于贪心欲望过盛,当以为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得利益多时,则心生嫉妒;当认为别人阻碍自己利益时,则心生愤怒、憎恨和仇怨。因此,瞋源于贪。前面讲的祛贪之理如能悟透,瞋恚之心也迎刃而解。贪心如果能祛,还会与人计较利益得失吗?那么,愤怒、嫉妒、憎恨、仇怨又从何而生呢?“一明照亮千古暗”。如能悟透“实不可得”之理,不仅当下断掉了今生的瞋恚心,还会发自内心地忏悔自己多生多世以来的怨恨,消除阿赖耶识里输入储存的过去仇怨。

瞋恚心的另一种主要原因是我执我见,由于执着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且总想强求别人都按照自己的见解、意愿去做。当别人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和见解时,则心生烦恼、怨恨,甚至发怒。这就是我执我见的习气,这是一般人最常见的习气。人与人的矛盾,家庭的纷争,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动乱,都是我执我见所造成的。我执我见是以我为中心,失去了整体性。个体性越强则离道越远,整体性的比例越多离道越近。佛菩萨一切都是恒顺众生,与众生无争无斗。表象是弱,但弱的另一面却是强,外表争强好胜的人,必然是外强中干。执着我见的人活得不仅累而且很苦。

这种我执我见者突出表现在对家庭亲属的矛盾上,问题出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是执着私情。我曾经问这种人:“如果是别人和你的意见不一致,不听你的,你会强求他吗?你会因此而生气吗?”他说:“不会,如果是别人,劝他不听,我就不管他了。”我问:“为什么对自己家的人放不下,非要强求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呢?”这是私情,是不平等心,是攀缘心,是强加于人之心,是控制人的欲望。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家的人与众生一样平等看待呢?这不是执着私情又是什么呢?这种想控制人的欲望是魔而非佛。如明此理,你就放下了对私情的执着,这样会使你减少许多家庭矛盾和纷争。如果不信,你可以去验证。

t-sizeO��,���

相关文章

  • 二、瞋

    二、瞋,瞋是指瞋恚心。“瞋”字是“目、真”二字相组合,意思是眼睛把事物看的太认真了,才会计较、发怒、憎恨别人。“恚...

  • 十三《说人喜瞋喻》

    过去有人,共多人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瞋,二者做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便生瞋...

  • 《成佛之道》 69——印顺法师

    《接上篇》 壬二 癸一:烦恼贪瞋痴,不善之根本,痴如醉如迷,瞋重贪过深。 再说到集谛中的「烦恼」。这是内心的不良因...

  • 《入菩萨行论——安忍品》02

    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云何唯瞋人,故我应忍害; 或由愚行害,或由愚还瞋,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 因何昔造业,于...

  • 瞋恚之怨

    佛教有十恶。 身业,三种:杀生、偷盗、邪淫; 口业,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意业,三种:贪欲、瞋恚、邪见。...

  • 不顾贪嗔,称名必生

    一、念佛不为断贪瞋 不管我们怎样贪瞋炽盛,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净土。 凡夫众生本来就是贪瞋具足的,阿弥陀佛救...

  • 《入菩萨行论——安忍品》01

    一瞋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罪恶莫过瞋,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若心执灼瞋,意...

  • 伐蚊

    嗡嗡蚊虫凶,口口先辈血。 喋喋今尤在,瞋瞋举拍杀。 盼夜室无虫,孙儿鼾梦写。

  • 瞋不能伤到我

    本文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3Z1O8R2GHSTa4eb3qhihA 如果在...

  • 瞋是失诸善法之本,一切法得于忍

    瞋是失诸善法之本,一切法得于忍 一、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ub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