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阅读的是本书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将富兰克林本人的政治韬略和人格魅力更加详尽的体现出来。书中多次提到富兰克林本人为了公共事业,进行了多次的资金募集,小有名气。
但是在其中的一次募捐请求中,富兰克林拒绝了来访人的多次请求。

我一直都是一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因为我认为他人既然开口向你求助,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所以周围的好多同学朋友大大小小的要求,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都乐意帮忙。
我本人是一名设计师,多多少少掌握一些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平日里同学朋友让帮忙做个logo啊,P个证件照啊,做个设计图啊,都不在话下。
我以为帮助了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快乐了。
今天这个让我帮忙做个图,明天那个让我给个修改意见,前前后后几个小时的时间,而我给予自己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
更严重的是,周围人理所当然的以为我的时间很充足。
有一次,一个学弟因为在北京的另外一个城区兼职做销售,因为人头不够,要我过去帮忙充个人头,完成当天的咨询目标。
我问他如果人头不够会怎样,他说会扣自己的工资。
我查了路线,来来回回大约需要6个多小时的车程。
那我,到底该不该拒绝别人呢?

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描述:
富兰克林略施小计,发动了一个筹款计划,最终筹款的金额远超过了必要的数额。
这时一个怀揣着计策的吉尔伯特.坦南特牧师也找上了门,要求富兰克林协助自己兴建一座新会堂募集资金。
富兰克林不愿意三番五次连连请求同城市民捐钱,从而惹起对自己的反感,所以一口回绝了。
牧师做出了退让,希望富兰克林提供一个名单,把自己凭亲身体会认为会乐善好施、富有公益精神的人的名字写上,牧师自己去找他们。
富兰克林想,过去这些人对于我总是有求必应,慷慨解囊,现在我又标明他们的姓名,让别的乞讨者前去磨烦,觉得自己太不像话了,因此再次拒绝给牧师开这样一个名单。
最后牧师又做了退让,希望最起码可以给自己参谋一下。富兰克林这才放下心中的防线,表示乐意效劳。
如果是我,大概会在牧师一开口,我就会因为抹不开面子,亲力亲为了吧。

乐于助人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是也要在自己时间和能力的范围之内,否则不但自己会惹的一身烦扰,也会伤及双方友谊。
但是说来奇怪,这么多年来,我的亲人和密友很少找我帮忙,只要见我有空,要么就是逼着我睡觉,要么就是诱惑我去找她们玩耍。
倒是很多关系不咸不淡的或者完全陌生的人,他们似乎更知道我懂什么,会什么,可以给他们提供什么。
以后呢,多抽出时间去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因为他们更需要我的陪伴和照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