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待在一个任何风浪都冲击不到的地方。位置特别,处在城乡结合部,三面低矮的村落环绕,一面和一小块丛林相望,空气倒挺清新,除了错落有致的灌木丛中垃圾横飞之外,站在二层办公楼或者三层的教室里,隔窗而望,夏季的郁郁葱葱,整日的鸟鸣;冬天生命本色的裸露,枝枝丫丫,形如人体神经交织。倒是不错的景致,也是两年前第一次一来这里就令我陶醉的地方。于是每天上下班,总要侧目而视一番才离去。通往学校唯一一条马路,在小树林和校园围墙之间,弯弯曲曲、高低不平、一车道宽,偶尔也会因为有车辆通过出现道路的拥堵,此刻让人不免联想到,我们没有被时代抛弃。
工作特别,我们每天两点一线忙碌的穿梭,包括晚上和法定的周六日。早晨7:30前准时打卡报道,而后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核实人数是否到齐,检查卫生是否打扫干净,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断官司,做和事佬,落实各科作业上交情况,若没有完成的,督促及时补上,批改昨晚上布置的作业……。一个划时代的陀螺开启旋转模式,45分钟的晨读内必须要完成这些,否则会影响到稍后的4节正课。课堂上,讲啊讲,唯恐哪个有遗漏,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腿痛了,继续坚持站立和缓缓踱步姿势,想去厕所,憋住下班后再解决,口渴了可以呷一小口润润喉咙。随着下班时间的到来,回到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就再也不想起来,这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累。到家随便煮点面条,扒拉两口饭或者在下班的路上搞份凉皮、麻辣烫快餐类的食品,到家可以多些时间在床上躺一会安抚受累的躯体,为1个多小时后继续奋战储备能量、调整状态。遇到有晚自习时,回家就到了晚上近9:00。即使双减政策落地,我们依然这样迈步。
喜欢忙碌有序的工作,但也渴望拥有自己弹性的时间和空间,宽慰饥渴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