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荀勖有才思,善伺人主意,以是能固其宠。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迁尚书,甚罔悵。人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皇池,诸君何贺耶?”--可见当时权在中书。也是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所引。
2 杨骏自知素无美望,欲依魏明帝即位故事,普尽封爵以求媚于众。其后,汝南王亮欲取悦众心,论诛杨骏之功,督将侯者千八十一人。傅咸谏曰:“…无功而获赏,则人莫不乐国之有祸,是祸原无穷也…众之所怒者,在于不平耳,而今皆更倍论,莫不失望。”--都知道是用赏来笼络人,用罚来立威并以规来者。但做的好的人古往今来也没几个。
3 张华依附贾南风是他人生一个污点,但“贾模与华,頠同心辅政,故数年之间,虽闇主在上,而朝野安静,华等之功也。”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种人臣,独善其身乘桴浮于海一种,还有张华这种,浊世该如何选?当然独善的最容易被人夸,不立危墙,鞠躬尽瘁的忠臣谏臣也是受尊敬的多,但就有智不能存己身之讥,如张华这种,那种污点更是被放大多少倍。有时世俗之议真让人心悲。另,古时女子主政没有一个不造成乱政的,虽说汉,宋都有些受好誉的太后,但随后的一些敝政还是她们造成。也不是性别歧视,当然也不是责任全在她们,像如今就不敢说女子当政会造成混乱,只是古时女子没有习政的环境,唯一有的是武则天。所以,那些太后皇后就很容易没有主见,就容易偏信,为求安全感更容易用外戚近侍,而被蒙蔽的就更多。那些汉宋被称圣明的太后,就占了当时有名臣的便宜,当然她们之功便是在不全信佞臣,而是很多权力下放这些名臣,重要决策让他们参与。
4 当时氐帅齐万年称帝,诏以周处隶于夏侯骏及梁王肜讨伐。中书令陈准谏曰:“骏及梁王皆贵戚,非将帅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罪。周处吴人,忠直勇果,有仇(与梁王)无援…梁王当使处先驱,以不救而陷之,其败必也。”--古往今来见了多少这种悲剧。越是居重位,越是要明赏罚,“进不求名,退不畏罪”,最明显的有那种懒官懒政不作为。细到公司赏罚都很重要。
5 王戎性复贪吝,园田遍天下,每自执牙筹,昼夜会计,常若不足。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常钻其核。--张华不知比此等辈贤出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