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读书10分钟国学与传统文化
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荀子的“性恶论”,以及道德的起源

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荀子的“性恶论”,以及道德的起源

作者: 小播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3:21 被阅读46次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

01

先秦儒家有三大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前面我们分别讲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及儒家的理想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接下来,让我们来聊聊,儒家的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荀子。

什么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

你可能会问,同样是儒家学者,为什么孟子是理想主义者,而荀子是现实主义者呢?这要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思想主张说起。

孟子和荀子同样都是生活在战国时期,不同的是孟子是在战国中期,而荀子在战国末期。想想在战火纷飞、群雄四起的年代,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和“民贵君轻”的仁政治国理念,显然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所以孟子虽然周游列国,但他的“仁政”思想并没有得到当时各国君主的重视。

而在战国末期的荀子则不同,他提出了与孟子完全不同的“性恶论”,在政治思想上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倡导“礼法兼治”,在“礼”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制的思想,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了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荀子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这与法家提倡的“依法治国”有点类似。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孟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荀子是一位现实主义者。

孟子是古代思想家中,性善论的代表,而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在前面孟子篇中,我们讲到,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意思是人性是向善的,就像水会往下流一样自然。但孟子的的意思并不是说人一生下来就是圣人,而是认为人性内有善的成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达到“仁义礼智”,成为圣人。而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表现出来的善是由后天努力、环境、教育等外在因素约束而成的,但同时荀子也认为通过后天的教育可以成为圣人。可见,虽然孟子和荀子对于人的本性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都非常重视后天的教育,这是他们善恶思想的共同点。

02

好了,介绍了关于荀子的性恶论和现实主义思想,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大思想家的一生。

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在今天的河北和山西一带。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13年。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儒学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荀卿”。和其他儒学家一样,荀子也曾游历各国,他的足迹遍布了赵国、齐国、秦国和楚国,可以说他后半生几乎都在四个诸侯国中流转。

他十五岁就游学到齐国,成为齐威、宣王时代开设的“稷下学宫”中最优秀的人。他一生三次游学齐国,很受齐襄王的器重,称他是“最为老师”,齐国曾三次聘荀子为“祭酒”,也就是该学宫的校长。他还应聘到秦国讲学论政,高度评价了秦国的治国理念。他做过赵国的上卿,后来又通过春申君的引荐,做了楚国的兰陵令,所谓兰陵令,相当于国家图书管的馆长,汉代称为兰台令史。后来,春申君被害,他被解雇回家,于大约公元前238年,逝于楚国兰陵。

03

值得一提的是,从春秋到战国,从没有一个当世大儒愿意去秦国传教布道。孔子不来秦国,因为春秋时期秦国只是一个西陲的中流诸侯国,所兴盛不过秦穆公一代而已,这不是一个可以实现抱负的地方。到了战国时代,“弃礼从法”的秦国虽坐拥虎狼之师威震六国,但也成了六国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各国都对秦国的弃礼从法并不认同,也看不起秦国。所以,当时“尚文尊礼”的孟子更不会屈身去一个“尚武尊法”的诸侯国。但荀子不同于孔孟,他不仅主张“隆礼重法”,更重要他主张是“法后王。”“法后王”的意思当时君王以法为规范,也可以说是依法治国的先驱,所以某种程度来说,荀子可谓是汉代法儒思想的始作俑者。

荀子是先秦时期三位大儒之一,他极力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自认为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继承人,他学识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在他所著的《荀子》一书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不再将“天”“天命”“天道”神化,打破了“天道”的封建迷信,反对信仰鬼神。主张“天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且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但是有迹可循,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去行事即可。荀子认为,宇宙的三种势力:天、地、人,都是同样重要的,他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天地人各有其特殊的职责,人的主要职责是利用天地的东西,以创造自己的文化。荀子之前的儒家思想认为,要成为圣人就必须“知天”,而荀子则正好相反,认为唯有圣人可以不求于天。这是一种典型的唯物主义思想。

所谓唯物主义,就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不是由超自然“神”或神秘力量创造的,肯定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所提出的原子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泰勒斯则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而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是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所构成的。我国古代也有“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关于荀子的哲学思想,其中性恶论是最著名的。荀子说人性本恶,并不是说人的本性不可更改,其实他更强调的是从恶到善的过程,也就是非常重视后天的教养。他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也正因为如此,人在宇宙中与天地万物是同等重要的。

04

荀子的另外一个思想贡献,在于他对道德的起源进行了论证,他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论证。

第一,荀子提出,人们不可能没有某种社会组织而生活,我们都需要相互合作,有合作就有争斗,荀子说“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比争”,意思是人人都有贪欲,如果他们都想得到同一样东西,那这样东西比如就会越来越少,少了就会发生争斗。因此人们的行为需要规范。这就是“礼”。儒家一般重视礼,荀子也特别强调礼。人们必须一起生活,为了在一起生活而无争,各人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方面必须接受一定的限制。礼的功能就是确定这种限制。有礼,才有道德。遵礼而行就是道德,违礼而行就是不道德。

第二,荀子从“自然的”和“人为的”论述道德存在的原因。他指出禽兽有父子,有雌雄,这是自然的。至于父子之情,男女之别,则不是自然,而是社会关系,是人为和文化的产物,它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精神的创造。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要有道德,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

因此荀子从人的欲望,以及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两个方面,论述了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05

荀子所著的《荀子》一书是他的唯一著作,全书共三十二篇。该书一方面总结了当时学术界的百家思想,另外也提出了荀子自己的思想主张。包括他的人性论,政治观,社会道德等等。是儒学思想经典,也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荀子也是一位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在《荀子》的《劝学》篇中,他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是求学不可以停止,就是学习是无止境的,在《劝学》篇中荀子还很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所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今天它的很多金句也都耳熟能详,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等等,都是荀子作为教育家的思想精髓,荀子认为学习必须是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达成。当然他也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李斯和韩非。李斯后来做了秦始皇帝的丞相,辅助了秦始皇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而韩非,后来成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人物,同样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关于韩非和他的法家思想,请继续关注小播读书的“100位思想家系列”,我们会在后面专门讲述。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相关文章

  • 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荀子的“性恶论”,以及道德的起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 01 先秦儒家...

  • 無字文第七章

    在上一篇中我说了孟子的性善论,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而今天我要简单地说一下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性恶论”...

  • 教育学今日学习份额12

    荀子 荀子提出“性恶论”,否定道德先天论,是唯物主义者。 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认为学习是人的素质和...

  • 从家丁到强盗,以荀子性恶论拆解小说《罗生门》之人性善恶变化

    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性恶论”蕴含着深远的智慧,即便这“性恶论”沉淀了千年之久,亦可以是指导我们找...

  • 《孤独者》与性恶论

    《孤独者》中的性恶论与荀子提出的性恶论大致相同。 荀子的性恶论是指人性的本质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

  • 『读书』威廉·戈尔丁《蝇王》,从寓言中体察人性的恶与善

    自古以来,先哲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荀子则主张“性恶论”。并且,作为历史上伟大的思...

  • 荀子——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 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 学习的意义

    孔孟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都是强调要去学习,学习这个过程的意义。荀子曾这样说道: 荀子说学习没有止境,学无止境...

  • 大秦笨笨记--再谈人性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他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关于性恶论的学说是在吸收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创立的。荀...

  • 人性

    关于人性,我们老祖宗已经给我们做了结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守仁先生的“良知”以及西方的原罪论。 于是,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荀子的“性恶论”,以及道德的起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x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