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感觉工作负担有点重,当然有可能自己工作能力不足的原因,总感觉怎么也干不完手头的任务,而且有一种越干越多的趋势,所以越来越觉得效能感在下降,胜任感严重不足。
一天到晚就要时刻关注手机,要注意接受信息、回信息、填写各种信息。当然这个跟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其有关的。
除了疫情相关的各种信息、表格外,其实也还要其他的各种要写的,就是那些计划总结、培训、课题等,各种填表、码字。
到头来真心感觉影响踏踏实实陪孩子,不管是班上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
二
在自己力不从心的负罪感下,就搜了搜一点文献和新闻看了看,看看我个人存在的问题,是不是其他人也有。结果发现,这还真不是简简单单个人的问题,虽然的确跟个人相关,但这也是教师这个行业无法回避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
下图是知网上关于“教师减负”的一个关注度指数曲线图:
从这个图可以明确的看出:

第一,关注教师减负由来已久,至少20年。
第二,2019年以前一直处于平稳的关注态势,有人关注,但不是很多。2019年以后是一个拐点,学界关注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突然关注升温,原因何在?
第三,从整体来看,关注教师减负呈现上升趋势,由此是否可以推断,大家越呼吁教师减负,教师负担越重,所以关注才会越来越多;如果是真正做到了教师减负,是不是关注之人就会相应的减少。所以教师减负是否越减负担越重需要调查、重视?其原因何在?
三
从宏观回归个体,自己从教这些年的体验又是什么呢?真正的感觉是越来越忙。按理说,随着教龄的延长,会变得成熟、能胜任,但是实际的感受却不是。
从个人来说,一直希望教学与研究二者能够相互促进,伴我成长。但是因为我毕竟是带班的教师,所以教学是主业,而且我也认可“教学是教育的主体”,所以其占据着我的核心精力。这样我的研究也没做怎么样。虽然我很想将核心精力集中在教学也就是带班上,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自己也颇感力不从心,也没有带出自己理想的效果,因为有好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分心、分神。
刚好看到一篇文章《从资源配置到制度安排——国际比较视域下的教师减负》中就专门提到:“作为‘亚太模式’的典型代表,我国当前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减少由于班额大且教辅和行政师资的配比偏低造成的沉重的非教学性工作负担。”当看见“非教学性工作负担”突然感觉深有同感,我想这就是力不从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吧!
四
除了学界在关注教师减负外,其实政策层面也在跟进,二者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至于作用的大小无从判断。
就说“非教学工作负担”吧,其实从政策上已经开始重视和治理相关问题了。最为标志性的就是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二十条》,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减轻不合理的负担,让教师能够好好的教书育人。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不合理的负担?出台政策两年多来,教学负担是否真正减下来了,值得调查、讨论!
不过参考“教师负担”关注度指数表倒是可见,紧随着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的出台,教师减负的研究热度一下子就上去了,足见政策对于研究的影响力。要是对于实际的教师减负有这么大影响效力就好了。
五
虽然,同为教师,幼儿教师减负的关注却没有那么高,或者只是作为教师减负中的笼统的成员吧!反正专门提及的频率比较少。不管是从政策上,还是期刊论文上,关注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居多,而幼儿教师则相对少多了。
当然,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随着教师减负整体关注度的上升,近几年一些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也有所关注。要说比较早的就是2002年发表在《教育导刊》上的《为幼儿教师“减负”》一文,但是一直被关注的程度远远没有中小学教师高。
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觉得幼儿教师负担过重吗?如果觉得过重,主要是因为什么?欢迎留下您的感受和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