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两天一直在认真品读《尖叫的海棠》,我深深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她的文字里流淌着江南那种静谧典雅、古香古色的古典美。我陶醉其中,欲罢不能。她用她神奇灵动的文字渲染着小说的氛围。这本小说的阅读,让我无意中找到了另外一个阅读的视角——就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阅读。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让人着迷的角度。它可以让我去留意作者想向读者展现一部什么风格的小说,,她要刻画一个什么形象的主人公,她要用什么样的语言词汇来描绘主人公一言一行,用怎样简单凝练的语言陈述如行云流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主人公传神逼真的神态,丰富细腻的心理变化等等,这些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都是要模仿学习的。因为,我发现,我越写越觉得词穷,就像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刚刚会说话,还不会说,说不清楚似的,为了表达的需要,需要努力去向周围的人学习说话一样。有很多的东西都是需要我认真学习的。我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想学习如何丰富写作表达的需求。
读这本小说,我完全就是这样站在作者的角度,以作者的视角来品读小说。这种阅读的感觉,让我觉得很奇妙很刺激,就像自己是作者一样去关注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神态、心里的细微变化。我就是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一笔一笔描绘刻画出一个想象出来的故事的,一个想象出来的主人公。虽然有一部分来源于生活,但是,我就是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的人物、事情和场景,这些场景和人物,也许我们是那么熟悉,但是,却写不出来,或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我同样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人物个性,作者却用她的生花妙笔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地展现在你面前时,我万分的羡慕,作家真是当之无愧的,她的写作实力是不言而喻的。我突然想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呀。
我只是从遣词造句上思考写作的表达,这是写作最底层的,如果从小说的思想、艺术性,价值上,这就暂时不敢涉猎了。这就不懂了,如看天书般深奥了。我就是一个刚刚学说话的孩子,眼下只要求自己把话说清楚,说流畅。
我说的站在作者的视角阅读,是针对阅读同一本书,读第二遍时才会采用的。如果刚买了的新书,我会不自觉地放弃这种阅读角度,会一头扎进故事情节里,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我阅读新书的第一本能。
以前,我的阅读状态就是这个样子,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悲而悲,无意识中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还能从主人公的品质精神方面雕琢、完善自己的性格、精神和人品。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式快速浏览更是强化了这方面的作用。当然写作方面的提高也是同步的,不过,只占一少部分。那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现在,我强调的,读第二遍的,站在作者的视角去阅读,这是一种清醒的,对于写作表达的收获就大多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悟,也许只适合我自己。说出来不要见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