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悟空问答”看到一个提问:
“在婆婆家,我去厨房做饭,其他人都没有等我,先吃了。好几次都这样,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下面有三百多个回答,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自的内心世界。
第一类说法:“你做好了先别端出去,等全部好了再往外端;实在不行,做好了,每样自己留一点,总之不能委屈了自己。”
第二类说法:“惯的毛病,没拿媳妇当个事儿,不重视,以后别做了;要么就轮流,别人做你也先吃。”
第三类说法:“看个人心态,这些小事,不必计较,实在不舒服可以想办法表达出来。”
其中有网友举例自己做饭后,看到家人大快朵颐,把自个儿做的饭菜吃光光,不但不会觉得被忽视,还有很强的满足感。”
这些回答,没有对错,大家都基于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在表达。
只是很多时候,方法不当,结果往往是朝着自己最不想要的方向发展。
就像上面第一类的说法:每样给自己留一点,不能委屈了自己。
这是一个家庭聚会的场面,自己如果躲在厨房吃,委屈感必然有;
如果忙完把提前盛出来的菜端上桌吃,遇到嘴快的调侃几句,恐怕所有的辛苦都会化作委屈的眼泪飞一会儿……
每个人的“时间局”符号不同,能量自然各有差别。
阳性能量足的人,更具大爱,喜欢付出,不计较回报。
阴性能量强的人,敏感多疑,更喜欢被照顾、关注。
妈妈是个“本我”丙火的人,自小看到的她就是不停的忙碌、辛苦付出。
家里时常有亲朋好友做客聚餐。
每次都是她自己在厨房忙前忙后,其他人围坐餐桌尽情吃喝、唠嗑。
妈妈在家庭里是长嫂,大家也会招呼她别忙活了,早点过来吃。
但妈妈从头忙到尾,直到最后一道汤上桌,才会坐下来。
餐桌上往往都是狼藉一片。
我认为妈妈是“长嫂”,又最辛苦,大家理应等她一起就餐才对。
为此,我还很不满的问过爸爸,作为长子,为什么就不立规矩,让大家学着尊重长嫂?
爸爸没说什么,妈妈却很认真的告诉我:“家庭聚会图的热闹,人多,做菜时间长,如果等全做好,菜都凉了。更何况,做到最后,自己并没有太多食欲,反而看着大家真心喜欢自己的厨艺,便很知足。”
我是个“丁火”,当年一直很困惑这种行为。
直到学习五行之后,才知道丙丁二火的本质区别。
丙火炙热,发散,更具有大爱精神,只要大家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付出,就是一种认可。
丁火微弱,温和,存在感不强,才会时刻在意别人的眼光,常有被忽略感。
没有对错,气场能量不同而已。
以丁火的眼光看待丙火的处境自然感觉“倍受委屈”;
以丙火的感受看待丁火的需求不免感觉“有点矫情”。
所以,你看到、感受到的,都未必是真相,只是个人的好恶评判罢了。
因此,以自己为“太极点”讨论别人往往被叫做“是非”。
最终决定我们心态的,并不是事实,而是认知。
开始说到的提“问题”的女士,无疑是敏感类型,阳性能量不足,很容有被忽略感。
其实,家里其他人是什么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老公这个角色,是否能够体察到自己老婆的感受,进而积极与她互动,化解内心的不舒适。
对于她,得到最爱的人关照,其他的尽可忽略。
阴性能量的人,往往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会从自己的感受出发,难免显得计较和自私。
越是“自私”的人,背后越容易藏着一颗自卑而脆弱的心。
而自卑的人,会更喜欢伪装。
伪装的人,又最不愿意被识破,一旦识破会没了安全感。
不管你是敏感、自卑、脆弱的人,还是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学会静下心来“倾听”自己或对方,感受内在的一种无助和卑微,小心呵护,便是一种疗愈。
对这样的人,切忌随口指责和表达不满,直率有时候是把利刃。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一种美好的期待。
若事事言尽,也许某些时刻也会失了情义。
看破不说破,笑而不语,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份善良和悲悯、一腔浓浓的爱……
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说来容易,分寸最难把握,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互动和表达,今天你的表达及格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