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钟,下班高峰期,我正一只手拿着手机,看到《走出非洲》这本小说的第三章。这趟车人不是很多,哪怕进来后总喜欢堵在门口的那堆人之间也仍有余裕,但就是觉得挤。今天出门前看天气预报说要降温,我特地穿了三件衣服,还是长款羽绒服,不过今天的温度完全没有预想中降得那么陡,雨也没有等来,室内室外根本不觉得冷。
重庆这个城市时常在这样的日子被雾气占领,像一张阴沉的脸,一整天都没有听到让它高兴的消息。前段时间还是接近20度的“高温”,大家刚习惯轻装出行,今天大多数乘客也和我一样,又抄上了羽绒服。这会儿在轻轨里,仿佛偶然间走进了一个冬款提前两个月就上架的服装店,满眼都是膨胀的暖意。车里每个形形色色的人都被同样的暖意包裹着,烦躁像章鱼的触手一般伸向了我。
一旦被不稳定的情绪波及到,眼睛就如同对不准焦的镜头,再也看不清那些有趣的文字。也罢,不看了。但总得看点什么吧,还有几十分钟的车程呢。这里最多的就是人,有站在我左后方仰头对着我的,眼神焦灼,表情刻画得一目了然;有低头还能看进手机的,我只能将目光落在他们的头顶。一般会有三种头顶:昨天反正是没洗过然后又油又塌的,完全不屑打理那满头头屑的,还有下班前没想过整理因而乱糟糟但还比较蓬松的头顶。不过也有看不到头顶的,戴着一顶可以勇闯哈尔滨的毛绒帽子,整个人上下左右一样厚重。也有闭着眼睛双手保持着平衡的疲惫人士,要么确实很累,要么把心灵和实际的两扇窗都关上拒绝看到这一切。进而想起,有时候会直言不讳地和朋友在微信里吐槽在早班轻轨里看到、听到、乃至闻到的东西,有时候是我开启这个话题,也有时候只是应和她,心情好的时候确实不大在意这一切。但轻轨这个人来人往的公共交通工具,确实方便好用,也容纳着一切,只是人的戾气越来越重,要么接受一切,要么假装熟视无睹,实则不仅心里会骂还会翻白眼,也有表现干脆点儿的,直接就把气撒出来。
今天刚好验证了一点,这里好像一个我喜欢的生物都没有。歪着身子站着的不喜欢,一夫当关靠在中间扶手的不喜欢;站在面前能互相看到手机屏幕的不喜欢,侧着的在余光里好像在打量你一切的不喜欢;眼神犀利的不喜欢,皱着眉并没有看向我的也不喜欢,屏气凝神诚心“打坐”的还是不喜欢;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抖动身子的实在不喜欢。等等,为什么,连离我远远地坐在旁边车厢的无非就是穿了一身黑色的也不喜欢。我怎么谁都不喜欢,他们和我无冤无仇。我只是多看了他们一眼,还是在没有经过他们同意的情况下,甚至连脸都没看清楚,嗓音也是一点也没听到,今天也仿佛没有闻见什么异味儿。但眼下这一车人,能不能换一车?
突然觉得好无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我所坚信的我热爱一切事物,相信一切存在即美好的信念荡然无存。原来我的内心是如此晦暗,我带着严苛的标准去随意评价任何一个人。我不想伪装了,平时无论早晚、站着亦或坐着,总要求自己带着微笑,希望每个不小心看到我的人会感叹一句:原来不是所有坐轻轨的人都有戾气。但今天,我分明仇视着每一个不喜欢的人。我甚至还不满足于讨厌这一车人,我又想起前几天对一个婚恋介绍人给我发来的一串男士照片一一进行评价,仿佛在挑摆在小区外的简易生活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瓜果一样,这也不好那也差点,那么直截了当地对人进行评价,搞得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但我确实没有嘴下留情。除了他们,一细想,这世界上好像还有成千上万我不喜欢的人,也有成千上万我可能不会喜欢的人。他们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遇见,只是想当然觉得他们可能有我讨厌的恶习,无论高矮胖瘦,但可能就是说话声音不好听,站卧行走的形态不好看,或者就是和眼前轻轨里的每一个人都相似的那类人,我就直接把他们划为不喜欢不想认识的那群人。这种想法越深入,轻轨里的氛围越发沉闷,但我还是有良心的人,因为我更不喜欢此刻有这些想法的自己。
好在我转念一想,我,别人是不是也像我一样不喜欢着我。我所认为在轻轨里带着笑就是给人救赎、治愈的做法在别人眼里根本就是个奇葩,无语到让人想在心里骂两句。我今天也穿了厚厚的羽绒服,可能也会碍着别人的眼。我这发型也很埋汰,脸更是油得热量爆棚。而且一米六几的个子杵在角落里,宽大的背影,莫名让人呼吸不畅。估计也有人在和我相隔千里的地方,一想到我这类不起眼的人就觉得需要看看大自然净化下双眼,但也会出于良知感到自责。这瞬间,我终于从深渊里解脱,轻轨像到站打开车门深呼吸了一口气。刚刚一连串的不喜欢,把脑子塞满了棉花,堵得慌。原来,这样想的人不止我一个人,大家都会。别躲,你真的也会。我们只是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谁叫轻轨不是你一个人的,谁叫自己没车开呢,谁叫一早一晚还得上班呢?回到起点,谁叫你不是造物主而是被造的那个人呢?还是得怪造物主,人类都膨胀到70亿了,每天都在看人,还要和陌生人共享着有限的资源。一时间,又对每个人都起了敬意,大家的忍耐力真值得称赞,而且一忍就是好几十年。忍耐力可能约等于文明,因为看不惯就杀人放火,我们还有安宁吗?
再一对比,那些被我们喜欢的事物,尤其是人就真的是很特别的存在了,甚至你我都应该为此感激。怎么就不会因为多看了一眼就从头到脚都讨厌个遍,反而刚好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喜欢的不得了。“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不喜欢的人估计占了这人类世界一大半,总能找到不喜欢的理由,却刚好喜欢一个也不是完美无瑕的人,近乎无瑕也远远没达到。就看我们每个人喜欢的类型还真不大一样,而且几乎每一个人都被不同的人喜欢着。在这一点上,造物主又是公平的,让别人帮你喜欢你不喜欢的人,借此维持这人类世界的微妙平衡,否则人人互相仇视,那这世界在创造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乱套。
我们喜欢一个人的因素有可能只是一个点,也可能是三三两两个点,幸运的情况下那个人刚好满足你喜欢的所有点。总而言之,它是一个大于等于1的集合。可能这个集合在某些你不喜欢的人身上也存在,但因为过早把他列为不喜欢的一列,除非命运再作安排,否则是没有机会看到那个集合的。也有些人身上的集合被其它显性更强的点遮住了,以至于你不进一步了解是很难看到他隐性的点。这也是告诉我们人无完人,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要带着过于严苛的标准随意划走一个人。当然,这世界最不差的就是人,我们根本无法一一去认识去留下,还是得看机缘。这时,不得不羡慕那些小动物,只要长得不恐怖,也伤人和吃人就会被人喜欢,哪怕偶尔出点小插曲也会被理解和原谅。造物主把人类能有的善意都赋予了它们,但削弱了它们在金字塔的地位,免得人类怄气。你别说,造物主还真是操纵平衡的一把好手。
但刚夸完它,又会被现实刺中。经常我们喜欢的人并不喜欢我们,这个巧合仅次于对方刚好也喜欢我们。你只是对方眼中的一个集合,或许刚好不是他看中的集合,或者压根儿没看到,我们能怎么办,只能尽量把自己变得更好,那时你的集合越来越大,被更多人喜欢的机会就越大,反正会有人看到的,不是他也可能,要接受这人世间的阴差阳错。
想到这儿,关于喜欢和不喜欢就都可以释然了,但轻轨几十分钟的车程还没结束,长到够我把世间万物想个七七八八,竟佩服起那些打造出爆款的人来。说真的,能够为那么多人喜欢并愿意为它买单该是抓住了多么关键的点,包括走红的明星、画家、作家,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被无数人喜欢就该他们享受背后的商业价值。被喜欢是一件概率很低的事情,何况还是同时被无数人喜欢。但这种情况下,也时常存在一些被忽略的点。
第一,之前听过一句通用的模板:“只要你喜欢谁,那我们就是好朋友”,当时只觉得这句话很有网感,说不上有问题,也无法直接反驳。今天想来,打个比方,我们在喜欢一个明星时,我们就是这个庞大的粉丝群体中的一员,粉丝之间可能有机会联系,也可能一辈子都联系不上,仅仅被喜欢的同一个明星在情感上链接着。但我会愿意相信对方和我们一样喜欢他,我们能看到这个明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追逐同一种热爱,那他应该和我一样是美好的,是向上的。那你就是我会喜欢的人,所以我们一般对粉丝很客气很友好,在线上线下互动时可以瞬间达到兴奋的极点。但从我自身经验出发,粉丝之间还是要保持距离才会一直美好,否则很可能因为进一步了解就少了一部分我们喜欢和喜欢我们的人。
第二,那些爆款、为人崇拜的创作者,它们也不是完美的,它们会不会可能被包装过度,去劣存优,就只给你看到好的几面,然后我们就成了我们心中的最完美的形象,别人指出不同的观点像被触及了逆鳞一样。人无完人,物无完物,都退一步。它们做到这样光鲜亮丽也不容易,如果他总是想被更多人喜欢,也焦虑于为什么总有人仇视他,那还是因为于70亿人有70亿个不同版本的喜好和标准,可以说无解。但也不要非说它们的一切都对。
和造物主的安排和解,除非我们是一个博爱的人,否则几乎都是以自己为圆心,去框定身边的一切。这个圆越大容纳的东西就越多,圆的半径如果像吃鸡游戏里会定时缩小的生存圈一样,我们最终是得胜了还是只剩下了自己,需要打一个问号。有很多清醒的人估计早就看出来,我们来这人世间一趟,不会喜欢太多东西,也不需要过多关注自身以外的事物,而且当我们对其它事物都不在意的时候,我们会得到自在、欢喜。今天,我才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要允许自己不喜欢很多东西,允许别人的不喜欢,喜不喜欢都不会干涉我们是我们。我们在家庭里、朋友间、职场里、社会中想尽量做得更出色,得到更多人的称赞、肯定,寻求社会价值,这也可以,我们也允许自己努力,但实在不被肯定也不要否定自己的价值,你努力的过程也值得肯定。不把自己高高抛起是为了能够接住摔下来的自己,不看低自己就权当是成全造物主的安排。最后,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喜欢自己这件事,毕竟自己就是自己,去喜欢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