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在简书上投稿还是在其他平台上投稿,几乎都会提到不接受自我感悟类文章,同时,对比与那些有内容输出的文章,自己写的一些流水账感悟确实没有多少人愿意点开。但是这种文章确实还大量存在,这真的对我们提高写作有帮助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没有人看呢?在我坚持一段时间的码字之后,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写的东西都是为我自己而写的啊,当我再次点开我的文章时,我自己都很难读下去。那些简单的感悟对于一个想从中收获知识或者信息的读者来说,毫无用处。最多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我甚至写不出来小说,讲故事的能力也很差,我想很大程度上也与我总是围绕自己来写或者观察事物有关。
从传播学角度看,传播学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记日记流水账的文章更多的类似于人内传播,即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而不太考虑读者的看法。在简书这个平台上,大家日更最多更新的感悟类文章,更多的是梳理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人身上的事情,然后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展现,视角是第一人称。但我们在微信上浏览的公众号,杂志期刊、今日头条等文章从内容上看更多归结为大众传播,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看完通篇文章既无法引人共情也无法让人有所收获是不会被大量传播的。
坚持码字,如果只停留在纾解自我情绪和对生活的感慨上,即使更新200天甚至更多,也终究是在一个维度中打转。既要坚持笔耕不辍又要做到文章有一定的含金量,被读者吸引、认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你不是来写日记的,你是来写给别人看的,调动读者的共情能力,或者提供有用的干货才是自己的方向。
要减少这类文章在我笔下的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