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

作者: 满地森森 | 来源:发表于2021-09-02 15:30 被阅读0次

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思想史的重要问题。

一般人在接触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免心中焦躁。

人要活下去,一定要追逐利益,比如种庄稼,一定想怎样才能增加产量、产值,卖得更多钱来改善生活,这就是追逐利益。

人又想做个圣贤,做个好人,一翻圣贤书,哎呀,做好人就不能追逐利益?!

这也太难了吧!

进而,说,这也太假了吧!不学也罢,做个真小人算了!

其实,那是书读歪了。

事实上,孔子当初提出义利之辨的时候,并不冲突。他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有时指社会地位,有时则指道德人格,或者两种用法兼有。具体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君子”乃特指作为政治权力主体的卿大夫。这里所谓“君子”与“小人”并不是道德人格概念,而是身份地位概念:“君子”指“士”以上的贵族、官吏乃至君主,“小人”指“士”以下的民众。

总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真正的意思乃是孔子对两种不同主体的义务与权利的划分,即“喻于义”是政治权力的责任与义务,而“喻于利”则是民众的天性与权利。谋利是民众(小人)的天然权利,而权力谋利则是不义;为民谋利乃是权力的最高正义,而权力的最大不义则是与民争利。

读到这里,可以搽搽头上的汗水了。

咱们白焦躁了!

“义”与“利”之间的对立,原来是针对当官的说的。

至于咱们小民嘛,追逐利益是本分,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养小孩,不致富不行。

只要不损人利己,就是好人。

能为别人,为大家做点事,就是义士。

利一人一家是利,利众人则是义。

利一人一家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天经地义。

相关文章

  • 义利论

    陶扬鸿 儒家有三辨:人禽之辨,华夷之辨,义利之辨。人禽华夷之辨,吾已论之,今专论义利。子罕言利,惟见《易》曰:“利...

  • 义利之辨

    《论语·理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辨析:这是孔子...

  • 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已经被很多人思考和讨论了很久很久了,但是,这若与人类的甚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漫长的历史相比,竟至于短暂...

  • 义利之辨

    《孟子》课程对我的启发是很大的,学孟子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孟子中分为了五大课程——1. 孟子其人2.性善...

  • 义利之辨

    “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孔子说:“君子所了解的在于义,小人所了解的在于利。”义利之辨,是君子小人...

  • 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思想史的重要问题。 一般人在接触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免心中焦躁。 人要活下去,一定要...

  • 义利之辨

    儒家是一种实践哲学,所以自然要在政治领域有所作为。因为儒家讲究一个从心而发,所以儒家的政治也被称为仁政。 所以儒家...

  • 义利之辨

    所谓之“义”所谓之“利”,便是王在实施政治时的出发点有所不同。 这二者与我们学习的儒家思想有什么关联呢? 回观儒家...

  • 义利之辨2020-10-24

    义利之辨,是用辨,而不是辩,是分辨的辨,不是言辞的辩。 义利关系,不是对立关系,不是选择题,而是一种先后关系。 义...

  • 义与不义

    人民的义利之辨是与国家义利之辨不同的。 有大义和小义的区别。 《墨子》: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义利之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fc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