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年十二月,鸭绿江畔的积雪被马蹄踏得粉碎。李如松望着对岸隐约可见的朝鲜国土,战袍下的箭伤又开始隐隐作痛。三个月前他率三千辽东铁骑入朝,却在平壤城下被日军的铁炮打得丢盔弃甲,此刻三万五千援军正源源不断渡过结冰的江面。
"提督,朝鲜国王派来的向导到了。"参将李如柏的声音裹着寒风。李如松转身,看见一个身着鹑衣的朝鲜老者跪在雪地上:"将军,平壤城西门守备最薄弱......"话未说完,一支冷箭突然穿透老者咽喉。远处山梁上,日军的瞭望塔闪了一下反光。
正月初五深夜,平壤城笼罩在暴风雪中。小西行长站在七星门箭楼上,望着明军大营星星点点的灯火冷笑。他的甲胄上还沾着釜山屠城的血迹,腰间的肋差刀是丰臣秀吉亲赐。"传令下去,"他对副将大友义统说,"明军若来攻城,就用铁炮招呼。"
与此同时,明军大营的帅帐内烛火通明。李如松展开平壤城防图,手指在西门位置重重顿下:"杨元,你率宣大兵攻西门;李如柏,你打南门;祖承训,你带浙兵扮作朝鲜军......"他的声音突然低沉,"记住,不到关键时刻,不许暴露明军旗号。"
初六拂晓,平壤城南突然响起朝鲜军的海螺号。祖承训的浙兵穿着褴褛的朝鲜军服,抬着云梯冲向七星门。日军守军大笑:"又是一群送死的棒子!"待明军靠近,城头突然竖起"李"字大旗,祖承训甩掉外袍,露出明光铠:"杀!"
西门方向,杨元的宣大兵推着吕公车逼近城墙。车上架设的虎蹲炮齐声怒吼,城墙砖石飞溅。日军的铁炮还击,但射速远不及明军的佛郎机炮。李如松亲率骑兵往来冲杀,看见日军的铁炮阵地,大喝一声:"火箭齐发!"
正午时分,平壤城陷入一片火海。李如松的火攻战术奏效了——预先埋设的火药桶被引爆,日军的粮仓、弹药库接连爆炸。小西行长的指挥部燃起熊熊大火,他挥舞着肋差刀砍倒两个逃兵:"顶住!顶住!"
南门的战斗最为惨烈。李如柏的辽东铁骑与日军白刃相接,马刀与武士刀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一个日军足轻举着薙刀劈来,李如柏侧身闪过,回手一枪刺穿对方喉咙。他望着城头的日军旗帜,突然发现旗杆在晃动——那是明军的暗号。
黄昏时分,平壤城的四座大门相继失守。小西行长带着残兵退守七星门,望着城外如蚁群般的明军,终于下达撤退命令。当他们逃至大同江边时,埋伏已久的祖承训部突然杀出,日军被赶入冰窟,惨叫声回荡在寒夜中。
李如松立马江边,看着浮冰上的日军尸体顺流而下。他摸出怀中的朝鲜地图,在釜山位置画了个红圈。身后传来马蹄声,探马来报:"提督,日军已退守王京!"李如松冷笑:"告诉麻贵,准备攻打龙山!"
平壤之战结束后的第三天,李如松站在城楼上检阅军队。三万五千明军列阵整齐,战利品堆成小山:铁炮、武士刀、日本军旗。他的目光扫过城墙上的弹痕,突然想起出发前万历皇帝的叮嘱:"务必让倭寇知道,天朝不可欺。"
"提督,朝鲜国王遣使劳军!"参军的喊声打断思绪。李如松转身,看见一群朝鲜百姓捧着酒肉走来,为首的老妪颤巍巍地跪下:"将军,多谢救命之恩......"他急忙扶起老人,战袍上的血迹蹭到了老人的衣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