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时,我们进入某个行业,大多是听从父母,亲戚或朋友建议进入的。或许在外人面前,你的工作光鲜亮丽,但内心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一个被安排而不是自己选择的职业,通常不会让人有太多成就感和满足感。你很快会感到乏味、枯燥和疲惫。
除了睡觉,我们醒着的时间近70%都花在和工作相关的事情上。如果工作中感受不到价值和幸福,处于职业倦怠,那幸福就比别人少了许多。
最适合你的工作
最适合你的工作,包括三个条件:
自己喜欢。只有自己喜欢,才会特别愿意为它投入,为他无条件付出。
自己擅长。自己擅长,才会比别人做的更好。
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儿,会全身心投入,进入心流。经常处于这种状态,可以想象生活有多精彩。
能为他人创造价值。自己所做的事,能够给别人带来帮助,这样的幸福感更持久。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工作,报酬和收入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但生活中好多人本末倒置,把高薪当做选择工作的唯一标准,所以会越来越疲惫越茫然。其实做一份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福利,工作激情和热情也会源源不断。
高考报志愿,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三年前,儿子填报时也是尊重他自己的选择,填报了他最擅长并热爱的物理专业。
进入大学,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专业里。学习上,甚至比高考前还要努力。即便是偶尔回家,仍会带着专业相关的书。老公有时调侃他,你怎么搞得像高考生?他却不以为然,反倒说越研究越觉得物理有趣。一度以为他不善交际,可在大学里,人家积极组织团队参加各类竞赛,忙的不亦乐乎。
看着孩子这样积极的学习态度,很庆幸当初明智的选择。尽管当时有进入双一流大学的机会,但大学和专业之间,孩子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热爱的专业。现在看来,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
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
可以回想一下,从小到大你最喜欢的十件事有哪些。
在想想,从小到大你特别擅长的时间是有哪些。
从这十件事中,发现共同的技能和特质。
然后归纳一下,做这些事情所涉及的共同的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艺术和创造力等,选出一项或几项。
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能力之后,再搜索、筛选一下,哪些职业行业需要具备这些技能、素质。最后落实到一个行业或产业中。

孩子从小喜欢看的书,多是科普、科幻、动物类。进入中学,总会从本就不多的零花钱中抽出一部分钱买各类科学杂志,了解科学前沿。平时还喜爱一个人钻屋里做科学小实验。写的作文,没有什么优美词句,但总被老师表扬有创意。初高中,物理数学是绝对的优势学科。高中,是校天文社团的核心成员,并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天文竞赛,获得不错的成绩。
从这些表现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他对物理的热爱及擅长。填报志愿前,还在E网通上,做了一个能力测试,逻辑思维能力确实突出。看来,选择物理专业,还是挺理智的选择。
现在孩子大三,面临考研,他选的仍是物理细分的专业。看来在这个专业,他要一走到底。他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做一个研究型人才。
今后的路,选择权在他自己手里,家长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的相信并支持他。也希望,孩子在未来的职业中,能找到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