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心灵的乡俗  文/孙超

作者: 超级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22:03 被阅读3次

中午下班前,我来到单位后边的堤岸上,用剪刀剪了一把刚露出叶儿的长长的柳条。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要把带回来去,插在家里的大门两旁。

我是个漂居在异乡的游子,常怀思乡之情,尤其是青少年时期记忆中的乡间民俗,久久难忘。

每逢时令季节的到来,我总会“折腾”一下,让远去的乡俗重新温暖孤寂的心灵。

爱人常不解地嘲笑我是个怀旧的“乡巴佬”,都什么年代了,还去尊崇老掉牙的乡俗。

可我是个玩着泥土长大的孩子,骨子里根植着老一辈的传统,习惯了游走在乡间的民俗,是很难忘记的。

“二月二,吃糖豆。吃了糖豆,增福寿。”  “增不增福寿”,我倒没计较过,但是从”二月二吃糖豆”这个传统的乡俗开始,我就一路”沿节”过来,一次不差的追崇远去的乡俗。

而今,又到清明,我又想起了家乡户户插柳避邪的习俗,于是便剪下几根柳条插在自家的门前,再次想让心灵得到了久别的温暖。

此外,清明插柳还有一种说法:古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在门前插柳。

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或许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就是这个意思。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在古代,柳条还有挽留、惜别之意。杨柳吐翠,柳条摇曳,有万木生发、欣欣向荣之感,是春天的标志,人们向往春天,欲留住春天,让春常驻。再者,“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相赠,有难舍难分、恋恋不舍之意。《诗经》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

这或许就是乡俗的内涵,这更是每一个漂泊在外游子的牵念。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只要他的根还和家乡的泥土一样亲近,那么他的乡俗观念就不会改变。

我正是这样的一个游子,也是一个对乡俗有着深深感情的人。

远离家乡二十载,乡俗始终没有改。插过清明的柳条,我便会思量下一个时令”端午节”的到来。

到时,我会一如既往地主动买上几束艾草插在门旁,与其说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倒不如说是我想让记忆中的乡俗温暖漂泊在外独凄的心灵罢了。

相关文章

  • 温暖心灵的乡俗  文/孙超

    中午下班前,我来到单位后边的堤岸上,用剪刀剪了一把刚露出叶儿的长长的柳条。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要把带回来去,插在家...

  • 经营樊登系列我关注的几个作者

    简书我感兴趣的作者和专题介绍1、【孙超谈读书】孙超专注打造因阅读而温暖的学校目前更新158我是孙超,这是我的每天一...

  • 店铺门前的灯光  文/孙超

    黄老板在两个人流比较多的地方,同时开了两家规模同样大的面包烘焙店。 一家烘焙店装益潢时,门并装了几盏夜间探照灯,另...

  • 乡俗

    舅舅的儿子结婚定在十一国庆小长假,舅舅早早就安排老公带队开车去女方家迎亲。他们两亲家早就商量好了,因国庆结婚的人多...

  • 乡俗

    秋高气爽,不冷不热,几个街坊在树荫下聊天,邻妹三十了,小姑娘五岁了,正好玩好动,跑前现后,笑声不断。 邻妹怀了,六...

  • 乡俗

    在农村,举行婚礼没有城市里这般繁华,但是依旧无比热闹。 上周天,肯定是个好日子,结婚的人特别多,我也回老家...

  • 乡俗

    前几天,因为不知怎地,想起来快过端午节的事,就问身边的小姐妹说,有没有喝过雄黄酒的事,她好象惊讶地看着我,然后说没...

  • 乡俗

    每一个地域都会有一些具有地方特征的习俗,这种以地域为区分的习俗也被称作是乡俗。我的家乡地处隆尧,即赵郡李氏的祖源地...

  • 乡俗

    乡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乡土文化,它似乎没有什么明文规定,但却被人们赞同拥护、致力奉行,并一辈一辈地传承下来,成为...

  • 乡俗

    人常说“十里乡俗大不同″。我娘家的村和婆家的村,虽然只相隔五里路。但是风俗却很不一样。 婆家是个大村,有500多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暖心灵的乡俗  文/孙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dc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