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从情感共情过渡到认知共情?

如何从情感共情过渡到认知共情?

作者: 小绿逗 | 来源:发表于2021-11-07 08:40 被阅读0次

那么,说到跟情绪相关的能力,你第一反应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会直觉想到共情,或者说,同理心。

共情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也是情绪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情绪智力的4个侧面,基本都建立在共情之上。

如果缺乏共情,你基本就不太可能具备高情商。

那么问题来了:按理说,敏感的人会更容易共情。

但在我们的直觉之中,我们通常不会觉得敏感的人普遍高情商,

反之,我们总是比较容易把敏感和低情商联系起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因为敏感的人,往往使用的是情感共情,而不是认知共情。

我们可以把共情大致区分为两种,

分别是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

这两者分别激活的脑区是不一样的。

情感共情系统主要位于前岛叶和中扣带皮层,

它的作用是唤起你类似的情绪和感受。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比较敏感时,我们指的其实是:

他很容易在相似的情境之下,唤起过往的情绪和感受,

从而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对方的感受。

而认知共情呢,它主要位于内侧前额叶、额下回、前扣带回等一系列脑区。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是帮助你理解对方的想法。

换言之,认知共情的作用是:

当你经历一个场景时,唤起你对应的记忆,从而告诉你,

对方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打个比方。

面对同样一个尴尬的场景,情感共情能力强的人,

会回想起之前遭遇过的情境,再一次陷入那种尴尬的感受之中,

从而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对方此刻很可能就是这种感受。

而认知共情强的人呢,则是回想起之前的记忆,让自己瞬间明白:

这样的情境,是会令人尴尬的,所以,对方现在很可能正处于尴尬之中。

所以,到这里就很清楚了:

敏感的人往往情感共情能力很强,

这就导致他们常常遭受情绪的袭来和波动,

而这种情绪的袭来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去消解的。

因此,他们往往会缺乏认知资源,

去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该做些什么。

更进一步,敏感的人往往对情绪的承受能力较弱,

所以一旦遭遇到情绪的袭来,

他们很容易就会失去对思维和行动的主导权。

换句话说就是,还没开始行动,自己就先乱了阵脚。

但认知共情强的人呢,

他只是调用起了场景和情绪的联系,

并不需要让自己沉浸入那种情绪之中。

因此,他受到的影响更小,

可以更加好整以暇地应对当前的场面。

那么,如何让我们从情感共情,过渡到认知共情呢?

一个最有效的锻炼方法,是进行视角的转换和抽离。

简单来说:

当你沉浸入某种情绪之中时,不要任由自己身处其中,

而是试着把自己抽离出来,问自己两个问题:

1、如果现在是我最好的朋友处于这种状态中,我会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是我心目中的榜样,或者是未来的我看见我这样,他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不一定要有答案,不一定非要能够解决目前手头上的问题,

单单只是练习这种思维方式,就能够对我们大有裨益。

这样做,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情绪相关的脑区,

激活理性思考相关的脑区,

从而不断锻炼我们在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之间来回切换的能力。

作者 | Lachel

来源 | 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相关文章

  • 如何从情感共情过渡到认知共情?

    那么,说到跟情绪相关的能力,你第一反应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会直觉想到共情,或者说,同理心。 共情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

  • 感同身受

    同理心在心理学又称为共情,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认知共情指个体对他人情感的理解,情感共情指个体受他人的情绪感染。...

  • 共情能力的分类

    可分为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是与对方感同身受,比如悲伤、难过、愤怒、遗憾。举例:同事在某捞吃东西,让穿着围...

  • 2018-08-03

    2018-08-03 f红艳 事件:学习共情。 共情存在两个纬度: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前者是一种情绪反应,指具有一...

  • 共情的二重奏-- 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 /「观影视、学心理」

    多维取向的研究者认为,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基本成分,如 Gladstein (1983) 认为,认知共情...

  • 共情的动态模型 /「观影视、学心理」 (读书劄记与思考)

    共情的动态模型涉及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系统,另外还有作为共情起因的他人的情绪情感或处境以及代表共情作用方向的投向性...

  • 2018-3-19《共情力》读书清单

    001 共情认知行为疗法 共情是充分了解别人的经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共情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我们从压力中解...

  • 如何共情孩子

    我们经常说要共情孩子,那什么是共情,为什么要共情孩子,如何共情孩子呢? 首先看什么是共情?共情就是...

  • 2022-11-10

    简谈《提问》6 共情式提问—— 共情式提问是利用问题建立共情关系,通过提问引起受访者积极的心理与情感回应。 共情不...

  • 《摆脱共情》第一章读书笔记

    情绪共情VS认知共情 在第一章,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他反对的是情绪共情,而不是认知共情。两者最大的区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从情感共情过渡到认知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lv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