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之道在致中和》
《论语》八佾第三篇第二十章,原文如下,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伤痛。”孔子借《诗经》中名篇首篇《关雎》,提出了无论快乐还是悲哀都应有所节制,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男女情爱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但作为社会人,其情感的表露应以社会的礼节之,不应过分快乐或哀伤。倘若置礼制于不顾,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在古代的政治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有修养的人对情感的处理都会遵循这个中庸原则。
乐而不淫,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品格,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尊严。哀而不伤,则能让我们远离不必要的伤害和烦恼,避开那些让自己不快乐的人和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求索完善的过程,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失去的只能说明它本来就不属于你,不必为此而挂怀,不可强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与失,均可泰然处之。礼乐之道,在致中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男女恋爱,婚姻家庭,亦当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