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礼乐之道在致中和

礼乐之道在致中和

作者: 赛德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5-03-04 18:02 被阅读0次

《礼乐之道在致中和》

《论语》八佾第三篇第二十章,原文如下,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伤痛。”孔子借《诗经》中名篇首篇《关雎》,提出了无论快乐还是悲哀都应有所节制,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男女情爱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但作为社会人,其情感的表露应以社会的礼节之,不应过分快乐或哀伤。倘若置礼制于不顾,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在古代的政治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有修养的人对情感的处理都会遵循这个中庸原则。

乐而不淫,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品格,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尊严。哀而不伤,则能让我们远离不必要的伤害和烦恼,避开那些让自己不快乐的人和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求索完善的过程,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失去的只能说明它本来就不属于你,不必为此而挂怀,不可强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与失,均可泰然处之。礼乐之道,在致中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男女恋爱,婚姻家庭,亦当如此。

相关文章

  • 古石刻 石匾

    【 中庸之道 • 致中和 】清早期,64~34,厚9。青石。中庸之道在于“致中和”并且经世致用,体现为中和之天道、...

  • 玩味《中庸》:何谓中?何谓庸?

    中庸之道,就是至诚于内、致中和于外的内外合一之道。修身始于至诚,止于致中和。《中庸》认为“诚外无物”,诚是认识世界...

  • “致中和”的书法之道

    人生“止于至善”的境界,莫过于“致中和”。《礼记•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 修心之人,必有厚福

    “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致中和就是中正平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

  • 中和之道

    发现好多有趣的例子: 一个才华与颜值俱佳的学霸,放着身边那么多清北校友没选,找了个一点不爱学习没思想没文化貌似还没...

  • 中和之道

    中国文化的根本,就是“中和”二字;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最高追求,就是入中和之境。 中,是中正做人。孟子说“仰不愧于天,...

  • 中和之道

    中和之道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 心香早语190623

    中道 中道,儒家谓之: 中庸之道。至诚、至善,以达“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佛家偈云:...

  • 位育之杂想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位育之功,皆由于诚正之道。 我理解为诚正为念,以诚行事,追求达到中和的状况,各司其...

  •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中说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当中,致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乐之道在致中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nhm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