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何为“至真阅读”?

至“真”阅读是指到达文本真实主旨,明白作者真实意图的阅读。 这是尊重文章本意、作者本心的阅读。
所以,至真阅读提倡“既有立足生活的脚踏实地,又有放眼无限的仰望星空。可以恰切捕捉文本核心,也可自由开放如飞思绪。”
为何对孩子更要提“至真阅读”?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其实是,倘不是对于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苍蝇之微,都有些切实的知识人画家,决难胜任的。”
孩童无暇若素绢,好书至真恰锦线。
至真,需要家长伴读、引领。“伴成长”是最佳阅读状态。
有一位家长说:“我们从孩子两岁开始,每天晚上,我,孩子爸爸,孩子一起看半小时左右的绘本。后来慢慢的就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背诵五言律诗。养成习惯了,到时间,小朋友自己都会知道应该去看书了。阅读时家庭氛围很重要,不能要求孩子看书,你玩手机、电脑,看电视。”
陪伴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一切顺理成章!
面对高考的大量阅读要求也不怕了。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意味着舍己。舍弃了自己的喜好,为对方摆上时间。伴,表明彼此的关系,一起去做一件事。
所以,陪伴不是陪同——只形式上在一起,却各做各的。陪伴也不是看管——不断包办、提醒,让双方疲惫又辛苦。如果有书参与的陪伴,就会让彼此都愉悦好多。
“别人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永远不会比你的孩子富有——因为你的孩子有一位读书给他听的妈妈。”这是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里的一段话。这样看来,陪伴孩子读书,成了最温情、宝贵和幸福的姿态。
那么,就陪孩子一起阅读经典童话吧!
可不要小看童话,童话可不是你认为的那样肤浅。
《魔戒》的作者托尔金说:“我们对童话的理解太肤浅了,总认为童话是假的,其实童话是真的,现实才是假的。”
在童话的阅读上,我们也曾有“至歧阅读”。很多人以为读懂了童话,实际一知半解或者曲解。例如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读到的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残酷,从《青蛙王子》中读到的是“幸运逆袭”“华丽变身”……
很多的童话,在讲述一个转变的过程。例如睡美人苏醒(《睡美人》),这是直观的转变。还有汉斯在放下一切后得到的幸福(《幸福的汉斯》)、格丽特在对抗巫婆时的勇敢(《汉赛尔和格丽特》),这些则是内在的转变。还有的童话,呈现着对爱情和品格的坚守,例如锡兵至死方休的爱情观(《坚定的锡兵》)等等。陪着孩子阅读中,家长如果做到“至真”引领,孩子便可乐享真知,品格也得到培养,功莫大焉!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