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墙外的泥地上,几个孩子正蹲成一圈。狗蛋用树枝在地上划了个方格,丫蛋从兜里掏出几颗石子,“这是我的兵,”她把石子摆成一排,“你那土块当怪兽!”狗蛋不服气,抓起一把黄泥巴,捏成个圆滚滚的球,“我这是会喷火的怪兽!”两人的争执被一阵“咯咯”笑打断,原来是小花举着只绿蚂蚱跑过来,蚂蚱的后腿在她手心里蹬着,“快看!我抓了个大将军!”
田埂边的水渠成了天然的“赛道”。孩子们折了纸船,船帆是用南瓜叶做的,翠绿的叶片在风里轻轻晃。狗蛋把纸船放进渠水里,丫蛋用树枝轻轻一推,“开船咯!”纸船顺着水流漂,孩子们跟着水渠跑,脚丫踩进泥里,“咕叽咕叽”响,泥水溅到裤腿上,也顾不上拍。有只纸船撞上了石头,“哗啦”散了架,狗蛋捡起破纸,揉揉眼睛要哭,小花却指着水渠尽头,“你看!我的船跑到河沟里去啦!”三人又笑着追向河沟。
晒谷场的草垛是最好的“城堡”。孩子们踩着草捆往上爬,草叶粘在头发上、衣服上,像顶着层绿绒毛。爬到垛顶,就张开胳膊喊:“我是大将军!”然后“扑通”跳进下面的干草堆,草屑“簌簌”地飞,钻进脖子里,痒得人直缩脖子。奶奶提着竹篮来晒谷,见了就嗔怪:“慢点!别把草垛弄塌咯!”手里却递过几颗炒花生,孩子们接过来,剥着花生仁往嘴里塞,花生的脆香混着草香,在晒谷场里飘。
河边的柳树下藏着“秘密基地”。孩子们用柳条编了帽子,戴在头上,趴在柳树根下“侦查”——看水里的鱼、天上的鸟,还有路过的白鸭。狗蛋发现了个田螺,举起来喊:“快看!像不像小房子?”丫蛋捡了块扁平的石头,“打水漂咯!”石头贴着水面飞,“嗖、嗖”跳了三下,溅起三个银亮的水花,引得大家都来学,石头“扑通”落水的声响,惊得芦苇丛里的水鸟扑棱棱飞起来。
跟着大人下地的孩子,有自己的“小活计”。妈妈在摘豆角,丫蛋就蹲在旁边,把掉落的豆角捡进小竹篮,嘴里数着:“一、二、三……”数到十,就举着篮子跑向妈妈,“妈妈你看!我也摘了这么多!”爸爸在犁地,狗蛋就跟在犁后面,捡翻出来的小虫子,放进玻璃瓶里,说要“养着玩”。太阳晒得脸蛋通红,额角的汗珠滴进泥土里,却觉得比在家玩有意思——泥土是软的,阳光是暖的,连空气里都有甜甜的味道。
傍晚的灶台边,孩子们是“小帮手”。奶奶揉面团,狗蛋就搬个小板凳,站在旁边,用小手捏面团,捏成歪歪扭扭的小饼,“这是给小狗的!”奶奶笑着在他额头上点了点面粉,“你这小饼,狗都嫌丑哦!”丫蛋则在灶膛边添柴火,火钳拿不稳,柴火掉在地上,“啪嗒”一声,她慌忙捡起来塞进灶膛,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她眼睛亮晶晶的。
月光下的院子是“游乐场”。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跑,小手在空中抓来抓去,“我抓到啦!”把萤火虫放进玻璃瓶,微弱的绿光在黑暗里晃,像提着盏小灯笼。奶奶坐在竹椅上摇蒲扇,讲着“月亮里有嫦娥”的故事,孩子们仰着头看月亮,觉得月亮上的影子,真像棵桂花树。狗蛋突然指着天边,“快看!流星!”三人赶紧闭上眼睛许愿,再睁开时,流星早没了,却听见彼此“咯咯”的笑声,比星星还亮。
这些孩子的天地,没有精致的玩具,却有取之不尽的快乐。泥巴是橡皮泥,草垛是城堡,水渠是赛道,萤火虫是灯笼。他们在田野里跑,在河边闹,在泥土里滚,身上带着草香、泥味、阳光的气息,像田里的禾苗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他们的笑声落在稻穗上,沾在南瓜花上,淌在河水里,给乡下的日子添了最鲜活的底色——那是未经雕琢的纯真,是与自然相融的野趣,是乡下人家最珍贵的“收成”,一年年,一代代,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发芽,长成最质朴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