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事艺术的经济原因。利益的诱惑。生活的压力。
2、从事艺术的政治原因。权势与荣誉的诱惑。权势的逼迫。
3、艺术风格的选择与内心里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从事艺术的内在原因。
4、表现与再现。表现内在情境,再现对象风貌。从表现里面获得什么?从再现里面获得什么?
5、再现的路径,再现的心理路程。
6、对于内在情感或者情绪的再现,与表现接近。
7、稳定对象,和瞬间对象。古典主义和印象派。
8、纯粹再现与设计过的再现。伦勃朗的《夜巡》为例。无限逼真的再现,照相现实主义,和有选择的再现,扭曲的再现,后印象主义。
9、再现题材的选择。风景画,肖像画,人物活动画,静物画。
9、从观画者角度看,风景画的几大要素。从绘画者角度看,几大要素。构图与人类认知的倾向。三大基本视野。列维坦视野,勃鲁盖尔视野和弗里德里希视野。几个经典构图模式。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亚当》分析。亚当之坡,维纳斯靠枕,洛兰之门,塞尚长臂,希施金之窗。在路上的象征,为什么会对路途中的瞬间着迷?人生就是演化史上的瞬间。每一瞬间都有意义,但发现者看到的有差异,普通人则看不到。
10、画面灵魂的发现。莫奈作品的理解。
11、静物画里面的艺术冲动。塞尚静物画的理解。物品之间的天然关联,看出来的内在张力。塞尚风景画的理解。境遇的整体把握,简化后的全景。超越基本视野的控制力。
12、西方艺术史与各流派的沿革。创作者的选择。再现与表现的沿革。从文艺复兴三杰到新古典主义,到后印象派三杰,尤其是梵高。。从格列柯到康定斯基。
13、梵高画的力道,一种异于常人的洞察力。看见无法看见的空间之力。内在情绪的外投,对象化的情感。
14、艺术评论与艺术家的成功。梵高和毕加索的境遇对比。
15、对几个朋友作品的理解。西岭,光辉。
16、对玉璞兄作品的理解。
17、长篇小说五部曲的第四部《认知与艺术》的构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