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18[培训日志18]故事里的教育觉醒(一)

1118[培训日志18]故事里的教育觉醒(一)

作者: 冬日暖阳zlh | 来源:发表于2025-10-07 22:54 被阅读0次

最近,校长培训班里安排研读的书籍是《爱的教育》这本书。为应对第二次双随机,我在自己简书号上陆续发布了一些提前准备的文字,既是学习的梳理,也算是对个人简书“资料库”的补充。

简友糖糖看完后,留言给我:“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教育类的书籍却写出了故事的生动。儿子上四年级时,我们每天晚上一起共读,还顺着故事讨论了一些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事情,比单纯给他讲道理可要有用多了。儿子长大后还能回忆起那个时候读这本书的状态和心情。最喜欢的一本,没有之一。”

因为正处国庆长假,我也一度沉溺于舒适之中,几天之后才看到这条留言。但是那一刻,却让我心头一怔!因为我的儿子现在刚好也是四年级,我也应该来试一试嘛。于是,叫上正在看平板的儿子。顺势共读了《爱的教育》中“我父亲的老师”这则故事,也因为恰好我该看此部分的内容。

真是没有想到:出声朗读的效果明显优于了默读的效果,使一度精力不济的我,突然感到注意力格外集中;为吸引儿子的注意力,我更是拥有了阅读的激情,声情并茂。愈发肯定:这真的是个非常哇塞的故事呀,使人温暖、令人感动、给人启迪!

恩里科父亲的老师是一位八十四岁的老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执教了六十年,被教育部授予了“执教六十年的功绩奖章”(这是不是很相当于现在我们称谓的教育家)。恩里科的父亲也是偶然间从电视上获知这一消息,便决定带恩里科去看望自己曾经的恩师。

时隔四十年,曾经顽皮稚嫩的少年,变成了如今年近五十的中年人。虽是老师一下子并未认出来,但当恩里科的父亲自报家门后,八十多岁的老人沉思片刻后便十分准确地说出了他父亲的职业与他们家的位置。随后还回忆了恩里科父亲上学时所坐的位置、生病请假等事情。更让人动容的是,老师居然拿出了一捆捆发黄的作业纸,那是他保留的曾教过的每一位学生的一份作业。每一份作业上都清楚地写着这位学生的名字、时间……原来,这六十年里,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对每一位同学都是如数家珍。当恩里科的父亲目睹自己孩童时代粗糙的笔迹,看到自己母亲认真批改与纠正留下的痕迹,瞬间感动到红了眼眶。

当我读到这里时,惊叹、敬佩、感动……在我心中强烈涌动!儿子却失声叫了起来:哇,他太牛了。他居然没有卖破烂?这一刻,让我一时无语,但转瞬我又是百感交集了……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以身示范”的无形力量。儿童是天生的模仿者,原来,老师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句言语等,都可能成为孩子价值观的“引路标”。或许我们未曾察觉,自己的言行正在悄然影响孩子——既可能种下的是梦想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忽视的眼神扼杀了孩子对未来的期许。就像我的儿子,在他看到老师将用过的作业本卖掉后,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就认为了作业本用完了只有被卖掉的价值。

    践行教育家精神,始于“立足平凡”的坚守。时代呼吁教育家精神,我想,并不是让我们人人都成为声名远扬的教育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如恩里科父亲的老师一样,立足本职岗位,日复一日做好每一件细微平凡的事,善待每一个孩子。就像今年教师节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的河南特岗教师任明杰,用文字、照片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十年时光,百万字图文并茂的日记诠释着教育的初心。唯有每个教育人都扎根岗位、用心用情,我们的教育才能凝聚起磅礴力量。

教育生涯的“无悔”,藏在“用心耕耘”的每一刻。教育人的职业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无需追求轰轰烈烈的成就,只需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把每一堂课备好,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当我们回望来时路时,能因“不曾辜负每一份信任,不曾怠慢每一个生命”而坦然说一句“无悔”,便是对教育事业最好的答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18[培训日志18]故事里的教育觉醒(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es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