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到当下老辈的原生家庭,内心可谓感慨万千,充满对父母、对兄弟姐妹,深情的思念。老辈的原生家庭,总体看来物质条件是匮乏的;相互情感是真挚的;吃苦耐劳、勤劳节俭,是镌刻在骨子里的。虽然在那般动荡年代、艰难困苦岁月,活得并不如人意。但到了老年再回首,依然能够感觉到,原生家庭的美好。
到了我们主导的原生家庭,独生子女作为基本国策;三口之家,成为难以摆脱的宿命。作为那时为人父母的我们,工资收入普遍不高、工作显得异常劳累。如何为唯一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成为首先考虑的问题。那时候的父母,能够发掘的资源,比如爷爷奶奶,是否居住在大城市?有无能力帮助看管孙辈?还有没有适合孩子,教育成长的环境、条件?那个年代的我们,正从如何活下去,向怎么活得好转变,物质条件成为首选。当我们自以为,忍受骨肉分离痛苦,尽其所能托举孩子,做到此生无憾的时候。咱们的独生子女孩子,以充满疑惑的眼光、发出久思难解诘问:为何不与自家孩子一起?瞬间如五雷轰顶、瞠目结舌。才开始觉得孩子不懂事,怎么就不懂得父母苦心,是否豢养了白眼狼?继而在痛苦中反思,我们真的错了吗、错又在哪里?如果再让选择,还会依然如故吗?
随着岁月流转、观念更替、思维转换。过去的执念,也开始松动。除非迫不得已,建立的原生家庭,必须保持完整性。尤其是孩子尚小时,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和亲生父母在一起。因为无论多么优越的外在条件,都比不过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再好的名校、名师教育,也抵不过父母质朴真爱的言传身教。
(本文插图后院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