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反思中遇见更好的课堂

在反思中遇见更好的课堂

作者: 花儿开_abeb | 来源:发表于2025-10-20 22:59 被阅读0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以“奇”为核心线索,通过“抓关键—激想象—练运用”三步法,引导学生读懂、品透、活用文本。以下从“教学亮点”“反思改进”“整体总结”三方面梳理,让思路更聚焦、逻辑更清晰。

一、教学亮点:以“奇”为线,层层递进落实教学目标

(一)第一步:破题立线,让“奇”成为探究起点

以课题质疑为抓手,直接锁定核心——“黄山奇石的‘奇’藏在哪里?”

我问孩子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吗?”

孩子们说:“什么是黄山奇石,它和我们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不一样呢?黄山奇石'奇'在什么地方呢?黄山都有哪些奇石呢……”

“是啊!好一个'奇'字,藏着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呢!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去寻找'奇',感受'奇'吧!”

用一个“奇”字串联起整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探究方向清晰。

(二)第二步:精读引路,教“抓关键词品奇”的方法

以“仙桃石”为范例,手把手教学生“抓关键词析‘奇’”。

1. 读文提问:自由读、指名读等多形式朗读后,聚焦问题“从哪儿看出‘仙桃石’的‘奇’?”

多种形式的读后,我问孩子们:“从哪儿看出'仙桃石'的'奇'?”

馨北说:“这块石头的名字叫仙桃石,感觉它的名字很奇特。”

“名字奇。真会读书。”我便说边板书。

丛萌说:“这块石头像一个大桃子,形状奇。”

浩睿说:“作者说'好像'说明这些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作者的想象很奇特。”

“还有呢?飞、落,给你怎样的启发?”我问。

“动作很奇特。”琛轩说。

2. 抓点提炼: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关键词,将“奇”具象化——

“我们一起来看板书,请读。”

“仙桃石,名字奇、形状奇、想象奇、动作奇!”

“所以作者写到大家一起读……”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 总结方法:明确“抓名字、形状、动词、想象词”是品“奇”的核心方法,为后续自主学习铺垫。

(三)第三步:学以致用,让“品奇”方法落地生根

遵循“教—扶—放”的梯度,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1. 扶着走:师生共学“仙人指路”,用“仙桃石”的方法,抓“站着、伸着、指向”等关键词,再次巩固“抓关键词品奇”;

2. 放开练:让学生自主用此方法学习“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奇”(如“猴子观海”的“蹲、望”,“金鸡叫天都”的“伸、叫”),教师仅做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第四步:激活想象,让“奇石”从文本活起来

在“品奇”基础上,增加“想象延伸”,让“奇”更有温度:

1.文本内延伸:学“仙人指路”时追问“仙人在指什么?想对游客说什么?”,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沉稳的、神秘的语气),让静态的石头有了神态;

2.文本外创作: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未学奇石图片,要求小组模仿课文“名字+形状+想象”的结构,写一句“奇石介绍”(如“‘小狗看月亮’好像一只小狗蹲在山顶,抬着头,盯着月亮想咬一口”),实现“从读懂想象到创造想象”的升级。

二、反思与改进:让“奇”的探究更立体、更深入

(一)现存不足:对“奇”的挖掘不够全面

教学中重点关注了“名字奇、形状奇、想象奇、动态奇”,但忽略了“位置奇” 这一关键维度。

如“仙桃石”落在“山顶的石盘上”,“猴子观海”在“陡峭的山峰”上——这些特殊位置让石头的“奇”更具画面冲击力(普通石头多在路边、河边,而黄山奇石在山顶、陡峰),未引导学生结合“位置”感受“奇”,导致“奇”的理解不够立体。

(二)优化方向:增加“对比+聚焦”环节,补全“奇”的维度

1. 增加“对比观察”:课前准备“普通石头和黄山奇石”对比图(左:路边光滑的圆石头;右:山顶“仙桃石”“仙人指路”),让学生直观发现:普通石头“位置常见、形状随意”,黄山奇石“位置特殊、形状像具体事物”,凸显“位置奇+形状奇”的双重特点;

2. 聚焦“位置关键词”:品析奇石时,在板书中加入“位置”一栏,如“仙桃石—山顶石盘”“猴子观海—陡峭山峰”,引导学生齐读“在陡峭的山峰上,一只猴子蹲在那里,望着云海,多奇特啊!”,让“奇”的感受更完整。

三、整体回顾:以“生”为中心,让“方法”与“想象”共生长

本次《黄山奇石》教学,核心是围绕“奇”字搭建了“‘找方法—用方法—拓思维’”的完整链条:从课题质疑锚定探究核心,到“仙桃石”精读教给具体方法,再到“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运用,最后通过想象延伸和创作,让“品奇”从文本理解走向能力迁移,基本达成了“教方法、激思维、促表达”的目标。

但也存在不足——对“奇”的维度挖掘需更全面,后续可通过“对比观察”补全“位置奇”,让学生对“奇”的感知更立体。

整体而言,这是一次“以生为本”的尝试:既让学生掌握了“抓关键词读文”的实用方法,又保护了他们的想象力,为后续写景类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抓特点、善想象’”的基础。

相关文章

  • 2018-09-12

    遇见的更好的自己 人们总在不停的反思,反思为什么同龄人会比自己优秀那么多,反思怎么才能变得更好,反思一些应接不暇的...

  • 遇见

    在水彩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暑期听课培训有感

    在暑假的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

  • 在经历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经过这两天的经历,我深深感受到组织一项活动真不容易。 昨天中午跟我交代了一项工作:12号下午,我们...

  • 在写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坚持写作一段时间以来,渐渐的体会到了个中的乐趣,也开始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影响。 以前对于写作心存疑惑的地方,看过几篇...

  • 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还记得第一次对文字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是在小学四年级,老师要求每天都要写日记,并且上交,对于只知道玩耍的年纪的孩子们来...

  • 在写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怀左学长在课上分享:“写作是修炼自我的最好方式”。这一点和我自己对于写作的认知不谋而合。写作,会让我慢慢认识真正的...

  • 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断的自我成长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职业规划的需求更是当今时代的需求。教育者不应只是教书育人...

  • 在孤独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是否有过类似困惑?因自己是一个不爱凑热闹的人,当看到别人三五好友高谈阔论或者是引吭K歌时,常常在内心里纠结:像我...

  • 《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年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2019兴成长陪伴了我这个暑假,让我时刻提醒自己阅读,提醒自己要及时充电,很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反思中遇见更好的课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efx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