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恩
从希腊修辞学家和演说家的时代起,演讲的结构中就存在一些公认的明确划分。
最受欢迎的是这4部分的划分:
引言;声明;讨论;结束语
当演讲大纲逐步形成时,整体的谋篇布局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这样,思路的合理铺展就会贯穿演讲始终。
引言
并不是每段演讲都需要引言。然而,当引言被恰当地使用时,能够使听众掌握一些有关演讲的事实或想法,从而使演讲者感同身受、充满信心。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每次都有精彩的引言。
2015年,习主席主旨演讲的开场白:“今天的博鳌,海阔帆舞,天高风暖。”
2018年,习主席主旨演讲的开场白:“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
2021年,习主席主旨演讲开场白:“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声明
演讲的这一部分应该是清楚、简洁、准确的,适用于表明演讲的目的、主题的性质和演讲者所持立场。
简而言之,演讲者在“声明”部分应该明确演讲背景和本人立场。
有时候,声明会和引言巧妙交织在一起。
比如:“今晚我并不是要向大家介绍这位伟大画家的才华或他作品的详细情况,这样的解说需要一年而不是一个小时。我是想要带给你们关于他的作品的一个大致的概念,比起其他时代的风景画,他的作品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以及当前风景画的整体情况和展望……”
论述
很显然,论述是演讲的主体。
演讲的其他部分必须与之有机结合,使得演讲流畅自然,并且不影响论述部分的突出地位。
这是所有演讲的必要条件。
当然,演讲应该如何论述,要根据演讲的主题、演讲者的风格、听众的需求等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体的原则就是:演讲者要整理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且按照好的结构来架构,要用适合场景的语言来进行生动的表述。
结束语
很多时候,我们是这样结束演讲的:“时间关系,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当天,这也算结束语。但一定不是最好的。
结束语虽然简短,但是能为有效的演讲提供一个机会。因为最后的印象会停留在听众的脑海很久,这就是近因效应。
结束语需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对整个主题的总结、重申提到的观点、强调核心事实,或者是号召行动、对情感的呼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