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翰的行为获得了吕易安的好感。他觉得这个小老弟可交。所以说帮帮我,这就是想把手艺教给赵老翰的意思。对于心眼儿不好使的人,吕易安轻易不能教的。
赵老翰听到吕易安的话大喜,马上就把路过时看到现象说出来:“真的?太好咧,吕师傅你知道不,讷早就认识你咧。讷去赫林子路过时腻,就看到你收粮咧,人都称赞你是好‘斗官’咧腻。讷来这疙瘩,就是想拜会你咧。”
吕易安一听笑眯眯地说:“没想到还有这一段故事。你咋不早说?以后别叫我师傅,就叫我大哥。等送粮来的多时,就让你跟着我,省得他们支使你干这干那的。”
赵老翰一听非常高兴,没想到吕易安这么好接触,可比有些人强多了,自以为手艺高,看谁都不顺眼。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唠的好朋友。
赵老翰的变化,东家刘润身都看在眼里,对于他的成长心里也很喜欢,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下的伙计,要是没有一点能力,自己的铺子也发展不起来。他正是看中了赵老翰这一点,虚心好学,将来必定会成长起来。刘润身内心是在想,这块好料一定要好好培养,到一定的时候可以接替已经老了的掌柜。这对于人和成是十分有利的。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
赵老翰可没功夫揣摩别人的心里咋想的,每天还是照样起早贪黑干自己应该干的活。同时,稍有闲暇就主动学习打算盘,当然练写毛笔字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徒期间的主要功课。赵老翰在家时读过几年私塾,一般常见字都学过。当然,千字文、百家姓不在话下。古论语、孔子和孟子语录也多少学过一些。家里穷上私塾也就是为认识点字,长大了好上关东学做买卖,进而改变家里窘境。当然了,这也是赵老翰父亲的初衷,至于能不能实现这个梦想,就看赵老翰的造化了。就这样,跟赵老翰同是乐亭汤家河子老乡的刘润身,成了赵老翰的东家。此时的赵老翰并不知道,刘润身曾经在富盛泉学过徒。
后来,东边四门苗家因火车道通过,并建立了火车站,起名叫四平街火车站,赵老翰又随着东家进入了四平街火车站。不久,人合长的铺子在五站内也彰显了名望。虽然无缘挤入大粮商之内,但在五站内也是中上等铺子。赵老翰人合长铺子里干得如鱼得水,由最初的二厘份子身股,增加到四厘。
日子过得很快,在人和长干了几年后,自己开铺子的想法不自主涌上心头。除了缺少资本外,赵老翰也在等待出号的机会,毕竟老东家待他不薄,感情上让他不能就此离开。就在这等待中,赵老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特别是五站内的大粮商们。虽然都看好赵老翰,但熟头巴脑的,不可能挖人和长的墙角,让赵老翰到自己铺子来当伙计。而赵老翰经商的表现如鱼得水,受到人们的好评。刘润身对此当然十分满意,只是后来,李久如力主开办粮谷交易所,赵老翰开始了买空卖空,也就是期货交易,使刘润身对赵老翰印象越来越坏。以至于最后终于分裂,赵老翰出号开了自己的小粮米铺。从此,两人分道扬镳。当然,这都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