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汉武帝灭了南越,在海南岛上设置了珠厓、儋耳两郡。当时治理海南岛的官史、士卒都是中土人,经常欺负海南土著。海南土著也很剽悍,自以为与大陆有海峡阻绝,朝廷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于是也不听管理,几年就来一次造反,杀官吏。朝廷每次也都发兵平定叛乱。二十余年间,海南人造反六次。到宣帝时,又造反。元帝即位的第二年,珠厓郡山南县民造反,朝廷发兵平叛。其他县也发生了叛乱,连着好几年没能平定。元帝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准备出大军镇压。
待诏贾捐之说:“我曾听说尧、舜、禹的时候,版图不过方圆数千里,西接流沙,东到大海,北到大漠以南,百姓基本上都接受了教化,但声明愿意接受教化的,就去治理,不愿意接受教化的,也不强迫。所以当时的君臣都被认为有德行,天下苍生各得其所。武丁、成王是殷商和周王朝有大仁的君主,但版图东不过江国、黄国,西不过氐、羌二族,南不过蛮荆部落,北不过朔方大漠。因此,当时天下称颂声一片,天下苍生各乐其生,遥远的越裳氏通过九重翻译,前来朝见。这些,都不是通过战争所能达到的效果。到秦朝的时候,发兵攻打攻遥远的地区,贪图广大疆域,以至于国内耗损,最终天下反叛而溃败。孝文皇帝停止战争,推行文治,那个时候,一年只有几百起案件,赋税徭役也很轻。孝武皇帝厉兵秣马,攻打四夷,天下狱案无数,赋税与徭役繁重,寇贼四起,朝廷发兵平定,百姓父子相继死于战争,女人守边,孤儿号哭于道,老母、寡妇在街巷中哭泣,这都是因为只求扩大疆土,征伐不休导致的。现今关东民众长时间陷于贫困,流离失所。人之情,最亲莫过于父母,最乐莫过于夫妇,如果真到了卖妻子儿女,法令禁不住、道义止不住的时候,那就是国家之大忧啊!如今陛下不能忍受一时的愤怒,准备驱使士卒到大海之中、蛮荒黑暗的小岛上,那不是拯救和保全百姓的好办法。《诗》说:‘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是说只有圣人出现,部族自然归服,中国衰落,各族首先反叛。这是自古就担忧的问题,更何况是那些万里之外的南方蛮夷呢!骆越的百姓,父子在一条河里沐浴,就河水而饮,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本就不应该设置郡县。海南岛独居一海之中,雾大露重,气候潮湿,又多毒草、虫蛇、水土灾害,还没见到敌人,自己的士卒倒先病死。况且,天下又不是只有珠厓有珍珠、犀牛、玳瑁。放弃了不值得可惜,不征伐他们,也不损害朝廷的威望。那里的百姓就像鱼鳖,有他们又能怎么样呢?过去朝廷攻打羌族,出兵不到一年,离开京师还不到一千里,就花费了四十多万万钱,大司农没钱了,就用少府征收的税收。解决一个小小的羌族,花费已经如此之巨大,更何况劳师远攻,除了让士卒死亡,不会有什么功效。古代不做这样的事,现今做也没有什么意义。我认为除了文明之地,比如《禹贡》《春秋》所提到的,其它的都可以不去管它。希望陛下放弃珠厓,专心救助关东之灾为上。”元帝征询丞相、御史的意见。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应当出兵,丞相于定国认为:“朝廷连年出兵镇压,护军都尉、校尉及丞共十一人,只有二人生还,士卒及运输辎重的死亡万人以上,花费费用三万万馀钱,还没能让他们全部归服。如今关东困乏,民心摇动,我认为贾捐之的意见是对的。”元帝批准了贾捐之的建议。贾捐之是贾谊的曾孙。
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春天,元帝下诏:“珠厓叛民掳杀官吏和善良的百姓,背叛朝廷。如今廷议,有的说主张镇压,有的主张坚守城池,有的主张放弃,意见不同。朕日夜思考大臣们的意见,如果考虑朝廷威严,只能诛杀;如果维护现状,可以屯田;如果考虑时局,就要考虑民众处境。人民饥馑,与不讨伐蛮夷的叛乱,哪个危害更大?朕祭祀宗庙,因为荒年的原因,可以不准备全部的祭品,更何况边境小小的羞辱挫败?如今关东人民饥困,仓库空虚,百姓不能生活,如果再动兵伐贼,不仅人民更加疲惫,而且还要发生灾害。决定撤销珠崖郡,百姓有仰慕中国大义想归附的,可以内迁;不愿意内迁的,不要勉强。”
四月十一日夜,茂陵白鹤馆失火,朝廷大赦天下。夏季,发生干旱。元帝立长沙王的弟弟刘宗继承长沙王。
长信少府贡禹上奏:“各个离宫和长乐宫的警卫,可以减去一大半,以减轻百姓劳役。”六月,元帝下诏:“朕很是挂念百姓饥寒。皇宫的警卫,远离父母妻子,从事不是他们本行的工作,保卫朕不常居住的宫殿,这不是天下和谐的办法。即日起,撤销甘泉宫、建章宫的警卫,各回家务农。百官要提出节省的建议,不必避讳。” 这一年,元帝重新启用周堪为光禄勋。周堪的弟子张猛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大受信任。
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正月,元帝前往甘泉宫,在泰畤郊祭,祭祀天神。三月,前往河东郡,祭祀地神,赦免汾阴的犯人。
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正月,赐周子南君姬延年为周承休侯。
秦始皇统一后,停止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虽然对古代朝代设置祭祀,但并没有封地建立宗庙。到了汉武帝时代,因为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兴灭国继绝世”得以有限推行,于是在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封周朝之后姬嘉为周子南君,地位相当于列侯,以祭祀周朝先君。《史记·孝武本纪》记载:“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洛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史记·周本纪》:“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周子南君的孙子姬当于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因指使家奴杀家丞,被弃市,封国被撤消。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三月,姬当的弟弟姬延年被封为周子南君。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正月,改封号为周承休侯,位在诸侯王之下,并受赐谥号。
三月,元帝前往雍地,在五畤祭祀。四月,有异星出现在参宿边上。
元帝采纳诸儒生如贡禹等人的建议,下了一道诏书,主要内容有:太官不要每天宰杀牲畜,皇室供应都减半;御用的车马,只要不耽误正事时使用就可以了;取消角抵游戏及游戏人员;释放上林宫内很少有机会得到宠幸的宫女;撤销齐地三座御用官服厂,管理北假地区的皇家田地的管理人员,盐铁官,管理常平仓的官员;博士弟子的名额不加限制,以增加学习人员;百姓有能通一种经的,免除赋税徭役;废除七十多个刑事判罚。
御史大夫陈万年去世。六月二十日,长信少府贡禹为御史大夫。禹贡前后上书数十次,指出元帝的得失。元帝嘉许他坦率正直,多数都采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