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主动与被动

主动与被动

作者: 游_Iris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21:53 被阅读0次

认知科学家阳志平在文章《35岁之后,我开始承认的十个事实》中写道:

1、智力。社会人绝大多数人的愚蠢超过你想象。愚蠢的人理由各自不一样,但聪明的人都类似:终身学习、理性思维、不断干实事。

2、社交。绝大多数社交是无效的,但少数几次有效的社交对你的影响将巨大无比。甚至会直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3、婚姻。婚姻比想象的还要重要。婚姻也可能没想象的那么重要。

4、金钱。拥有多少收入,就会有那个收入阶段的烦恼。理性的人善于将烦恼变为幸运;愚蠢的人善于制造更大的麻烦。

5、身体。健康是那种拥有时不觉珍惜,但失去了才觉得特别珍惜的。

6、朋友。35岁后能交到朋友的概率急剧下降,甚至是不可能。但拥有阅读习惯的人,越来越能从历史上的智者那里学到更多东西。

7、成就。毕业近20年,多数人的成就浮出水面,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开始定型。但还有少数人大器晚成,还在默默努力中。

8、情绪。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迁怒是社会多数人的习惯;情绪不是“降临”到你身上的,情绪就是你制造的。情绪是源自于你的身体如何反应,以及如何理解外在世界。它是这两个事情综合在一起的产物。

9、子女。越努力照顾自己而非孩子,孩子反而发展越好。

10、35岁。对多数人来说,35岁与 75 岁毫无区别;对少数人来说,35 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里面这一条:

“越努力照顾自己而非孩子,孩子反而发展越好。”这点让我有些震惊。

因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我不确定这是不是真的。但是鉴于其余9条我都认同,所以这条应该也是有道理的吧。

从逻辑上分析,是没有问题的。人的成长在于“内在的驱动”,这必须来自于“主动”。而父母的要求,必然是“外部的”和“被动的”,长期来看未必有效,甚至会起反作用。孩子若不是“叛逆”,就是变得“没有主见”,而这都不是我们要的结果。

因此,父母应该做的,是做好自己,然后孩子见到了,也主动地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所谓领导力,则应该是能激发他人主动的能力。管理过于细节具体的领导者,带出来的团队绩效往往不好,“等着领导发令,怎么做等领导决定”,这样的团队成员渐渐地就变成了被动型的员工,很难有担当和创造力。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和团队,有时候是必须“忍住不插手”的。

相关文章

  • 主动做事和被动做事的区别

    主动做事与被动做事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那么主动与被动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主动做事和被动做事的区别...

  • 主动与被动

    2018年5月,我辞去了培训讲师的工作,入职中信保诚人寿保险公司。在外人看来,教书育人工作是一个铁饭碗,工资稳定,...

  • 主动与被动

    当下两种主要的广告形式,分别是看的和听的。 挑货郎的主动吆喝,余音绕梁!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挥之不去...

  • 主动与被动

    主动和被动是遇事的两种表现方式,是一对亲兄弟。 也许结果导向具体到某一事是一样的,但过程是截然不的,主动是热情的,...

  • 主动与被动

    他说遇到过两个女人,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都发生了生活里的小故事。 我出现他生活里比较晚,他出现我生活里算早了。我...

  • 主动与被动

    话说几月前我主动悄悄地退出写作群,其实我是个很内向的活泼的人,我不喜欢主动暴露在公众视线中,如果被动的让我...

  • 主动与被动

    不要总是做一个主动的人,那样的话容易让自己不开心。 因为尽心意的为了对方付出了,那么就希望得到对方相同的回应,可是...

  • 主动与被动

    如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所说:找到好工作的人往往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坐享其成。那么我想,看到别致风景...

  • 主动与被动

    2017.5.8 昨天沾老姐的光,被带去SPA馆“享受”了。 享受一词为何用“”呢?是因为它不单单是精油按摩,重头...

  • 被动与主动

    她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丈夫是“体制内”小职员,大专毕业,三十岁生的孩子,居住在离农村家里较近的一个镇上。供着商品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主动与被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zi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