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遇见最美的文字信染花笺品香书屋
读 陈忠实《行走人间》之第十三章 六十岁说

读 陈忠实《行走人间》之第十三章 六十岁说

作者: 雨润兰心 | 来源:发表于2025-11-08 22:36 被阅读0次

      陈忠实先生年届花甲之时,写下《六十岁说》这篇散文。此时的他已经完成了《白鹿原》等代表作,走过了四十五年的创作生涯。在这篇文章中,他坦诚回顾了人生中的两次重要选择——1978年投身文学复兴浪潮,1982年回归乡村专注创作,这些选择背后,是他对文学本真始终如一的执着追求。

      读这篇文章,最打动我的是陈忠实先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展现了难得的清醒与决断。第一次是在1978年,当文学复兴的春潮涌动时,他敏锐地把握住时代脉搏,毅然投身创作浪潮。这个选择,让他从一名业余作者真正走上了专业写作的道路。第二次则是在1982年,当众多写作者纷纷涌入城市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回归白鹿原的老屋,在熟悉的乡野间寻找创作的根脉。这两次抉择,都是在对的时间做出了最忠于内心的选择,体现了他对文学之路的清醒把握。

      在创作道路上,陈忠实先生展现出了可贵的自省精神。他敢于两次否定自己——先是摒弃非文学的创作观念,后又颠覆既有人物塑造模式。这种自我革新的勇气,让我深深敬佩。艺术创作最难的,往往不是突破别人,而是超越自己。他在文章中对这些成长阵痛的坦诚分享,对每个追求进步的人都是莫大的启发。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生活态度。功成名就之后,他选择回到白鹿原的老屋,在孤独中与土地对话,在宁静中继续追问知识。这种主动剥离外界纷扰、寻找内心“最佳气场”的智慧,在当下这个喧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他说写作是“心灵与艺术体验的剥离”,这句看似平淡的话背后,藏着多少近乎残酷的自我要求。我想,正是这种向死而生的创作态度,才让他的作品拥有了那份独特的厚重感。

      《六十岁说》的价值,不仅在于一位文学大家的经验分享,更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人生真相:生命的质量不取决于活了多少岁,而在于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陈忠实以“写一本垫棺作枕的书”为目标,用一生践行了这个承诺。他让我们看到,当人生被赋予明确的意义,年龄就真的只是一个数字。

      读完这篇文章,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是否也能像陈忠实那样,找到那个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目标?是否能在浮躁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清醒?《六十岁说》告诉我们,六十岁可以是新的起点,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

六十岁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 陈忠实《行走人间》之第十三章 六十岁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frf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