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公园的牡丹园声名鹊起一是规模大,品种多,二就是景点人潮涌动得名,四月底五月初被刷屏了,而我却姗姗来迟,赶了一趟末班车,也不错。
沿着园内的小径一路走,一路看,最数这处的黄牡丹开得盛,可能在艳色中,除非是亮黄色单从色度上与其实色彩有得一拼,象这种浅黄,鹅黄色,其中与众色争艳基本不出彩,但此处的牡丹也格外耀眼,不是因为它的艳丽,而是因为有阳光加持。
于是,那种阳光普照下的感觉,似乎对黄色尤其眷顾,也好似在花的周围为其罩上了一圈金光,那样的夺目,和那样的光彩照人,竟有无与伦比之效。
有时候觉得,喜欢一种风物或一种色彩,也许不只是日积月累经年的那种积累,可能还有刹那芳华那样瞬间的怦然心动,那种令人感受到舒适,惬意,温和的视觉效应,真的是棒极了。
就如同此刻,就立在此处,与这朵花对视中,就有了这样的感觉,如同一个可以容人小憩的停泊点一般,不作他想,就这样静静地凝视着,也无比的轻松自在。
好像今天的这趟牡丹园之行,就是与黄牡丹杠上了,每次能吸了人目光,能让人移不动脚步时,总是这样动人心弦的时刻。
此时,又驻足在了它身边,古人所讲牡丹花下亡时,不知是何等悲壮,又是何等奋不顾身,无法探知,只知道诗文中所讲的意境,因主人不在家,就停下来与花儿坐一坐的惬意,在此刻被完全发掘出来了。
也一任花径上人来人往,蜂起蝶涌的,就只想定格在此间,恍然间意也无由地生出那种脉脉不得语的情愫。
都说花开花落终有时,世人步履不停追逐的或许可能是繁花盛世时的艳丽和绚目,也可能是这般千羽般洒落,从此与泥土相拥,积蓄能量,等待来年绽放的力量。
一地的落红,尤如一场完美谢幕的场景,同样也令人留连忘返。
总是想要在众花中多看它一眼,红色是深红色,粉色是玫粉色,每一种色彩代表是都是一种情结。
少年时鲜衣怒马,年少轻狂,喜欢浅色,到了中年时成熟内敛,喜欢上了深色,其实也不必区分究竟是哪种喜爱更得人意,随心,随性就好。
走出花径的尽头,也就走出小园,常常觉得人生的很多意境和气场都是相通的,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好像都有此间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池的清水,涓涓细流,恣意地畅流着。
清水边,一棵花树下学生支着画夹子在写生,老人与孩子们嬉戏着,镜头前的一簇牡丹花已完美凋谢了,而我也如了心愿,打卡过牡丹园了,又匆匆奔赴下一场。
风很轻,阳光很暖,我心亦飞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