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收获
今天上午,读完了闫学校长的《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本书是这个假期教体局布置校长阅读的一本书。因为自己之前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给父母的建议》和《给校长的建议》,对他的理念特别推崇,自己治学理念中也或多或少地借鉴与引用,所以,见到书目即购买,并于收到书的第一时间即认真阅读。今天上午,读完了全部内容,算算时间,刚好10天,这是读一本专业书籍用时最短的。
阅读本书,是三个人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闫学和我。闫学用自己的实践诠释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而我是边读边做批注,思考自己的工作。
本书共共六辑+一自序+一后记。
读自序“始终聚焦在重要而美好的事物上”,知道作为校长的核心要素是:做一名好老师、好学者,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念,启迪鼓励着我们:学校教育应当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服务,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永远是教育的目的本身。
第一辑:永远不要把自己当成行政干部。校长要成为“教师的教师”,校长工作的核心是指向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教学。校长还要培养带领老师成长。始终追随儿童、聚焦儿童、帮助儿童、发展儿童,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追求,他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很幸运,我也是这么认为这么行动的,只是,我还没有达到他的极致与清纯。所以,我也要想办法让老师们从不必要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做发展儿童的事,引导老师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
第二辑:校长最重要的品质。校长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才会激发心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慈悲情怀,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呵护敏感的童心,跟他分享快乐,也为他分担痛苦,用真挚的同情和真诚的关怀,去给他最恰当、最宝贵的帮助。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校长不仅关注、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要相信每个孩子,尊重每个生命个体,同时关注、呵护、相信、尊重每个老师。校长要身先士卒、事必躬亲、率先垂范,成为师生无声的榜样。校长要站在儿童立场,与老师一起研究。
读本部分,有了“用班级文化墙为孩子举办个人展”的想法,让学生成为学校生活的中心。个人展包括“画展”“摄影展”“手抄报展”“思维导图展”“标本展”等。
本辑中还有一节“将目光投向十年以后”。其实,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中,我是把目光投向二十年后的,每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引领家长扣问:您希望孩子十年后是什么样子?二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呢?我是做教育,而不仅仅是教学。
第三辑:没有一天不读书。我本身就是阅读爱好者、引领者,对于书中所写高度一致。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做的“聚焦理解力 实施自动化阅读”活动,又有了新的想法,接下来的新学期就要付诸行动。
第一,深度建设班级图书角。开展新一轮班主任治班策略大赛,主题为“用阅读滋养个性成长”:新班主任讲述,老班主任交文稿,从“班级图书角建设”“学生个人展”“读书节个性阅读设想”等方面谈。班级文化布置设想:每月一期,设计一年的月主题。
第二,学校阅读开放空间建设。书目的充实,区域的管理等。
第三,读后创编。利用读书节开展阅读创编展,就读过的最喜欢的书进行创编展示,可以是剧本创编展示。从阅读到创作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通过“阅读-创编-展评”,实现阅读价值最大化,提升理解力。
第四,建设朗读课程(晨诵课程)。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会文字蕴含的情感,是感受美、表达美、赞叹美的路径,也是丰富精神世界、培育道德、提升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言文,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四辑:让每位教师都登上学术舞台。“课堂是反映教师的一般修养和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他有多少智力财富,他的见识和他的博学程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某节具体的课的质量,是与老师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师的精神财富、眼界、兴趣都会影响一节课的质量。他始终强调:教育与教学是分不开的。一位教师展现了怎样的自我,对坐在课堂上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甚至超过了知识的本身。所以,一位老师任教一个班级不能超过2年。
校长要帮助教师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真正能驾驭课堂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材的。“教师只有精确地预见并且研究过许多教育过程的事实和规律的相互关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能手,才能当机立断地改变原订方案。”这些事实和规律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某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起点、班级学生集体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等。
让“难教儿童”获得成功。我们都会遇到“难教儿童”,做好对“难教儿童”的教育,是人道主义的一部分。具体的教育办法有:
1.通过推动阅读开启“难教儿童”的智慧。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尤其到了高年级,这种效果更加明显。
2.在活动和劳动中发现“难教儿童”的才能,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劳动中帮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培养责任感,树立自信心。
3.采用个别施教的方式帮助“难教儿童”。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的健康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重要工作。
4.始终呵护“难教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成长愿望。不给“难教儿童”打不及格的分数;“暂缓评分”;待评。
5.在大自然中对“难教儿童”进行思维训练。“蓝天下的学校”,又称“快乐学校”。我们的“为家乡代言,育有要的人”课程,正是这校的课程,也训练了孩子们的思维。
6.对“难教儿童”的教育需要教师有爱心、耐心和长远的目光。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7.不体罚和羞辱“难教儿童”是教育的底线。为你千千万万遍,只为你获得成功。
第五辑:不要让口号充斥校园。本辑阐述了家校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不要只号召讲卫生,而是要去打扫。少说多做。要给孩子揭示出人性的世界来——只有在这个条件下,道德真理才会成为每个人的财富。”我们提出一个唔的同时,更应该给学生明晰、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采取具体的行动,也只有在具体的行动中才能让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读过此辑,我想到了新学期要重新成立三级家委会。家委会条件:非常积极,有较高教育修养,生活经验丰富等。
家委职责(家长誓言):1. 请您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孩子。 2.请您理解,您作为孩子的父母,肩上的教育的担子与老师的一样沉重。 3.请您尽您所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4.请您思考,您是什么样的人,您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人。 5.请您与老师一起教育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6.良好的家校关系的关键在于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体谅。 7.请通过合适的渠道与恰当的方式去表达您的建议和诉求。 8.请您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举措,如果能提供帮助更好。 9.请您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0.请在各种场合传播学校的正能量,帮助打造学校的良好口碑。
成立家长学校。按学段开设家长课程,招募家长任课(五老科技人才)。课程内容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契合。每月组织活动两次,活动形式由校长、主任和最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课或谈话,涉及生理发育、思维发展、儿童心理、饮食制度、青少年性教育、阅读教学、劳动教育、道德与责任感教育等内容
在劳动中开启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劳动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帮助我们突破教育困境。他强调了劳动的多重意义:劳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体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还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许多“难教学生”就在劳动中找到了自尊、自信和成就感。“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考和思考是干活。”他一语道破了学习与劳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双手的精确动作实现着同样精确的设想,就使学生变成聪明的思考者,他们是在研究和发现真理,而不是单纯的“浪费”现成的知识。
劳动对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尤其重要。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孩子获得劳动的快乐,知道自己经过努力而获得的劳动成果是那么甜美时,他的自尊与自信就会得到提升,他就会表现出惊人的力量。
与家长协商:每个家庭都要让儿童在指定的隆重的一天,栽下一棵树,献给父母或祖父母,然后由儿童照料种下的树,当树结果后,把第一批水果献给一长辈。这些都是力求让儿童从小就力所能及地为亲人创造物质和精神的福利,找到快乐,培养责任感。
第六辑:办一所让孩子天天盼着去的学校。在这部分中,强调校长、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不了解学生的健康,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教育。”体育比赛比的是动作的优雅和协调。
要带着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所以,今年的校长信箱课程,我要倡导学生写看到的万物苏醒的样子、秋天到来的景象,让永恒的生命之美进入孩子的精神生活。在开学第一课上进行倡导。
“首批开放的花朵、初绽的枝芽、新出土的嫩草、第一只蝴蝶、第一声蛙鸣、第一群家燕、第一响春雷——这一切都焕发着永恒的生命之美进入孩子的精神生活。”
阅读《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收获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