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两年,《一条狗的使命》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本次剧情围绕着主人公家庭的第二代人展开,还是源于狗狗的帮助,人们经历了由悲转喜的大团圆ending。
《使命2》与前一部的不同点在于,第一部意在强调“活在当下”,而第二部已然在主线故事里影射了许多社会现象,交织着亲情与爱情。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母女俩的关系行将分崩离析的时候,女儿cj对母亲说她被侵犯了,而母亲却置若罔闻,带着点醉意继续谈论自己的近事。母女俩相视,两个截然不同的眼神,一个带着初涉世事者的愤怒,一个带着久经风霜者的近乎凄凉的绝望。包括后来cj被渣男男友蓄意谋杀,又一步步艰难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都仿佛可以看出在这个世道上女子仿佛干什么事都比男人要更难一些。
母女俩相依为命的生活形之摇摇欲坠的枯叶,仿佛没有男人她们就只能苟延残喘。这是一个偏见,并且如今的情况正一步步向着正确的方向改变。这令我想起了封建社会时期对女子的压迫和约束,三从四德,妇人七弃,失节事大等等,这些男尊女卑的固有观点直至现如今余韵仍存。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小要裹小脚,饱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然而民主思想的兴起,人文主义关怀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展开,一个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代女性站了出来,用最有力的行动来打破人心中的桎梏。生而为人,有何不等?
那么还有关于青春期叛逆少女和母亲的对抗一直到和解的过程,其实也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亲子关系的影子,包括我自己。所以在母亲动情地表白的那一段中,她说,你父亲死去的时候我还怀着孕,怀着你。这一句就让我有点忍不住了。我在想恐怕不是每个儿女都愿意去讨厌父母的,毕竟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尤其是那个生你养你,用尽全力去爱你的人。但我们的不理解或是不愿理解究竟根源是什么?我不作结论,留给大家去思考。
关于全片最令我感动的点,转瞬而过,但就那么一瞬间击碎了我的心,泪腺炸裂,情感的洪流闸门大开。
“以前都是他陪着我,现在轮到我去陪他了。”
这是伊森死前贝利的独白,令我一下子想到了以往无数个贝利死前,伊森陪伴的画面。其之哀戚,之孤独,正如完成了最后的使命的贝利一样,它可以安心地守望着主人的离去,再等待着自己的死期回到那个只有他们两个,可以玩丢棒球手套的默契配合的游戏的地方。
《使命》是一部关于狗的影片,类似《忠犬八公》,但究其令我们感动的地方,不过在于那些简单的情感流露而已。无论是狗与人,还是人与人,有情感的地方,就有家。有温暖和爱的地方,既是梦想的起点,也是梦想的终点。
2019.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