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回自己家还要买门票的人。他,被人们尊称为天龙真子,三岁登基,六岁退位。他,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却被禁锢在紫禁城与外界隔绝。他就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我们认识清朝,很多是从影视剧上得来的,尤其是近些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不少清宫戏,皇宫大院内金碧辉煌,器物精美,不仅有丰富可口的美食,还有青春靓丽的嫔妃,觉得坐在皇宫大院内的皇帝嫔妃们的烦恼就是情感问题,如果把感情放一边则天下无忧。其实这是影视剧带给我们的一种偏见,那是杜撰出来的,毫无根据的一场美梦而已。

如果我们读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就不会羡慕那些皇宫大院内的生活,在这个四面都是墙的皇宫大院内,经常发生阴暗的、毫无人性的事故。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是中国历代最后一位帝王溥仪的唯一自传。溥仪用写实的笔法,讲述他身边发生的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从而对清史、近现代史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中,溥仪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最后被改造成一名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有人评价溥仪“当了三年的皇帝,却做了一辈子命运的囚徒。”

当年仅三岁的溥仪被慈禧太后推向皇帝的宝座,从此失去个人的自由,成为权贵利益集团关注的焦点。溥仪的一生三次称帝、三次退位。
第1次登基称帝的时候,溥仪年仅三岁。三岁的溥仪离开了熟悉的家,被带到等级森严的皇宫。被推到皇帝宝座的溥仪,像普通的三岁孩子一样,离开熟悉的人会哭,更不懂什么国家大事,最想做的事是回家,回到父母身边。第1次登基仪式在溥仪的抗议大哭声中结束。
虽然贵为九五之尊,溥仪却失去了一个孩子童年的欢乐。后来成为一个中国普通公民的溥仪,羡慕会放牛的孩子会帮妈妈做饭的孩子,会到山里打柴会给水缸马上水的普通的孩子。这是作为一个孩子才有的自由。

而皇宫外部百姓民不聊生,斗争此起彼伏。有智之士谋求救国的方法和策略,而军阀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斗争。在皇宫呆了三年的溥仪被赶下皇位,清朝政府正式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其实6岁的孩子能为清政府带来什么呢,只不过是利益集团的傀儡工具罢了。
从小在周围的王公大臣和太监们的奉承声中长大的溥仪,养成拿太监取乐的习惯。那时的溥仪只觉得自己挺威风,相信自己是人上人。只有他的乳母告诉他,别人是和他一样的人。就这样溥仪养成了一个不仅没有责任感,而且外强中干的性格。溥仪性格中的软弱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然而前清政府的遗老遗少并不甘心清朝的灭亡,在时机到来的时候,一心撺掇溥仪复辟。此时军阀混战更是此起彼伏,第二次称帝的溥仪,在位仅11天,不得不宣告退位。
溥仪第三次称帝是在日本的扶持下成为伪满中国的皇帝。成为日本傀儡的溥仪,在日本1945年投降后颁布《退位诏书》。在逃亡日本的过程中被抓获,最后接受改造,成为一位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生活在权力中心的溥仪,看似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和拥戴,实则是一个孤独的人,除了奶妈没有一个人真心实意地爱他。溥仪写他的嫔妃们,认为她们是制度的牺牲品,虽说每个人的遭遇不同,他自己何尝不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呢。

溥仪的前半生都被关在牢笼中,他虽然想冲出牢笼,却没有一次冲出去。而真正给予他新生的却是成为一个劳动人民,作为一个人的自由。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中,溥仪毫无保留了写出自己从天真慢慢走向傲慢、虚荣、无知和专制过程。溥仪用平实的文字描写着过去的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他平静地剖析着自己,也剖析着那个水深火热的社会。当我们随着溥仪平视这段历史,看到过去的那些黑暗逼色的阴暗面,就会知道我们今天安稳的生活多么不容易。
生而为人,生活在新时代的人,我们可以自由地去追逐梦想实现,实现个人价值。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国度里,可以自由地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