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喜欢旅游,总觉得大部分的旅游胜地被商业化以后,山山水水都差别不大。自己也被新闻报道中各个景点的人山人海吓到了,比起旅途中的疲累和拥挤,我更喜欢闲适地呆在家中,看书、划手机来打发假期。
近段时间,我对旅游渐渐来了兴致。当然,需要声明的是,疫情把我憋坏了算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改变我想法的首先是,知识的积累让我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一个地方、一个景点。
01、爱上旅游,增加旅游的“底价”是前提
以往,旅游的目的性很明确,自然功利性就很强。我往往会为了“独特风景”和“专属美食”而决定去一个地方。
那么,此时的风景和美食就是有“底价”的,排除万难到达目的地,才发现这里的风景和美食虽独特,但相比付出的体力和时间,这个“价格”远抵不上付出。
爱上旅游,那么提高旅游的“底价”就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去一个地方之前,对它有充分的了解,当我们知道了“它”的历史、“它”的意义,“它”才不是单纯的、毫无生气的景观。我们可以透过“它”跟前人对话,“它”就跟我们有了情感上的互动。
看到都江堰,我不仅会为它的雄浑壮阔赞叹,了解到这位两千多岁的“老者”至今仍然执掌着四川亿万人的生计,我会更加肃然起敬。比起长城,此去经年,他却并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不由赞叹:这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这样美丽,不能只归功于自然、气候和地域,而是无数代的能人异士用人力创造出来的。经过白居易、钱鏐、苏东坡等等优秀执政者无数次的探索,经过艰苦的疏浚开垦,这里汇满了他们的心血与爱,才能让西湖阻隔海水影响,让这里有了生出宛如天堂式美景的基础。
走在苏堤上,看着西湖的美景,我是充满崇敬和感激的。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看宁古塔,默念“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仕半辽阳”,心里憎恨起清朝的“株连”和“流放”制度,同情那时无辜的佳人和名仕,我一路找寻他们留下的踪迹,偷偷抹去眼角的泪。
……
所以,爱上旅游,只能是架设在对目的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除了美景和美食,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东西去探索。那么,旅游前必须看上几本书,了解目的地的一些历史,才可能不虚此行。
02、相比旅游,我更喜欢旅行。
旅行就跟旅游有所不同,虽然同时去远方,但旅行的起始成本低,当我们迈出第一步,旅行就开始了。
旅行也有目的,但节奏会慢,遇到喜欢的地方,并不会是拍个照走人,可以住在那里一段时间,跟它们产生更深层次的链接,让那个地方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相对旅游,我是更喜欢旅行的,旅行看中的从来不是美景,而是在旅行中了解一个地方,了解一个地方的人,继而跟他们产生链接。
旅行的缺点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正是有充足的时间,才让旅行更注重过程,抛去了强烈的目的性,才让旅行更加丰富多彩。
在旅行中,我们能感受到世界各个地方的不同:在意大利有着漫长的午休,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在内罗毕的飞机是可以早飞的;发源于中国的七夕,在日本以“乞巧节”的形式被格外重视,发扬光大;非洲有很多十几岁女孩做了母亲;看到维也纳最美的音乐家陵园,让人不禁赞叹:能拥有如此美丽的坟墓,谁还害怕死亡呢?
……
在旅行中,我们会遇到更多困难,特别是在国外,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被欺骗的风险等等总是存在。但是,那个经历过这么许多的行者,正慢慢蜕变成一位勇者。
看到了、经历了这许多,旅行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了,或者说,人生本就是一段旅行,让每一小段过程都丰富多彩,本就是我们应该去追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