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准时去上学,然后准确无误的进入教室并坐在属于你的位置,并且你还记得旁边同学的名字,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但仔细想来,你真认为这是正确的吗?这一系列的行为可不可以称作知识吗?这些和自然科学上的知识有没有区别?
小明承认喜欢小红,所以“小明喜欢小红”是知识。这时候,小明的情敌小刚跳出来说“我知道小明喜欢小红”。我们设“小明喜欢小红为S”、“小刚为P”。
小刚(P)知道小明喜欢小红(S)不是知识,因为如果S是错误的,P知道S也就没有成立的意义。但这句话引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P知道S”才是正确的?笛卡尔的思想大概是下面这几条,一是S是正确的,二是“P相信S”,三是P在心里认为S不会被修改,且不会怀疑S的正确性,所以P不可能从心里上否定S。四是P对S的相信是理性的,而不是出于固执和偏见。
我们可以按上述的几条去判断一下我们生活到底有多少知识。你是否记得微信登录密码?你敢完全肯定密码是准确无误的吗?你会不会有忘记的经历?这些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我们不能确定,因此笛卡尔的知识观不能适合我们日常生活知识的判断,笛卡尔的知识观应该是终极的和基本的,这是一种上帝造物的知识,是一切的本源。
我们生活中的知识和自然科学中知识的区别在于离笛卡尔这种理想化知识的距离,我认为科学越进步,科学知识就越接近笛卡尔设想的知识。离这个范围越近的知识就越靠谱,预测越准确。我们在生活中做事主要依靠经验,但经验比不上科学,经验出错的概率远大于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的划定非常严格,因此科学知识有资格称为知识,而不是凭感觉的经验。
我们生活中的日常行为知识虽然远不能达到笛卡尔对知识的划定,但我们那些看起来不完全正确的知识却是十分重要,我们生活离不开他们,所以我们有必要忽视那些知识的不确定性,我们要以完全相信的态度去对待不完全正确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