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随感

作者: 红藤蔓 | 来源:发表于2022-04-06 23:35 被阅读0次

对于教育类书籍的喜爱是在大二播下的种子。这颗种子仿佛开启了我的第二次生命,这一次由我来做自己的老师,给自己不一样的教育:反思教育。

生命走过了二十多年,从教育类书籍重新开始,似乎带着太多的痕迹。这些痕迹里藏着太多疑问,而这些疑问许多都沉入了潜意识。我喜欢问为什么,不是因为总是有人能回答我。事情却恰恰相反,因为没有人回答,所以总是问,问完把它们放进潜意识里。因为确信有一天答案会出现,也确信答案出现的时候,问题就会从潜意识里浮出来。如果找不到,不知到何处寻找,那就耐心等待时间的解答。值得高兴的是,它们从没有让我失望。有时候等待是漫长的,长到你已经忘记;有时候等待很短暂,走到转角就能遇到。

最近学习会计好像越来越疲惫了,可能学得太久,可能内容太难,可能压力很大……都有吧。但这些都不是停止的借口,恰恰是前进的推力。推动我去解决的,不仅仅是学习内容本身的问题,更应该是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反思。

可持续的学习,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能力。如何让其可持续呢?这是我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之前使用了心理学里过度学习的概念,这能解释我疲惫的原因。如果按照过度学习的“度”去安排学习,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那么要如何跨越这个“度”呢?答案是休息,即劳逸结合。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这四个字的意思早就知道,但是却不知如何去实践。上中学时,老师时常强调这四个字,也给出了方向:文理结合。原因是学习文科和理科使用的大脑区域是不同的,文理结合,交叉进行,休息学习两不误。大学以后每天学习的都是一个领域的知识,那时也不像现在这样累,书本虽然很厚,但考试的内容却不多,且学习时间长,又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也不需要休息。而如今学习会计却不是如此,懵懵懂懂,疲惫不堪,却仍在入门处徘徊不前。

每天坚持学习,一天下来很累。虽也补充能量,但效果甚微。今天早上翻开存了很久的教育类的书《全脑教养法》,“劳逸结合,文理结合”八个字马上在脑袋里不断回荡。书中提到左脑和右脑,着重讲如何教养12岁以前的小孩,而这间接地启发了我。要可持续的学习,就要会使用左右脑,让它们交叉工作休息。于是查了一下左右脑的分工,发现自己的一个错误:以为文字阅读和计算逻辑分别是右脑和左脑工作的。原来自己以为的休息,其实也是工作。当然,大脑还有更小的区域划分,也确实能得到休息。但是右脑是感性的,处理人的情绪和记忆。总是使用左脑,两者就不平衡,学习中的情绪无法得到很好的处理,这就意味着没有得到真正的休息,学习也无法更好地继续。

今天尝试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学习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起来休息,或听音乐,或走动,尽量让左脑休息,让右脑工作。等待休息得差不多了,回来继续学习,学习状态好了很多,刚刚的疲惫基本消失了,学起来也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前几天的那种排斥感也消失了。就算今天没有睡午觉,身体也没有那么疲惫。

网图侵删

当然,一天的实践不能说明什么,但这给我的学习加入了不一样的色彩。我要让这样的色彩在往后的学习里继续。而对于脑科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相关文章

  • 看书随感

    今天一如往常一样看着我的小说,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知道人生在世的意义了。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一生要追求的东西都是...

  • 看书随感

    对于教育类书籍的喜爱是在大二播下的种子。这颗种子仿佛开启了我的第二次生命,这一次由我来做自己的老师,给自己不一样的...

  • 看书,随感

    这是我拥有新身份后的第一次写随笔,此刻冬日的午后,刚刚一个人完成了调馅子包饺子然后美美的饱餐一顿,给自己煮点橘子茶...

  • 重新看书的随感

    经同事提醒,想起自己好久没看文学作品了,或者说是和语文相关性较大的书了。 于是乎,今天一天,一口气“看”了三本书,...

  • 活你自己

    最近看书随感。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每个人又是不同的。 比较没有太大意义。 活你自己。

  • 火柴盒里的交际圈

    2016.01-2017.08已看书单 1.《印度——时光中的吉檀迦利》 2.《刘心武随感录》 3.《只取千灯一盏...

  • 过年随感

    过年随感 鲍燕 2019-02-02 阅读35 过年随感 ...

  • 这一生什么样的出身你无法选择,什么样的境遇你无法选择,老天给你怎

    随感

  • 随感 柳滔

    随感 ...

  • 雨中随感

    雨中随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书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er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