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时,热爱骑的骑友们,从四面八方,渐渐汇入校长骑行群的队伍。车轮碾过柏油路的刹那,恍若奏响了探索未知的序曲。这一程从春城的街巷出发,却不止于地理意义上的位移——它是对生活本质的叩问,是对自然与人文交织之美的朝圣。
昆明的晨风裹挟着粉红黛子草的甜香扑面而来。这种娇嫩的野花总爱沿着林缘生长,粉艳的花瓣在晨露中微微颤动,像是大地打出的节奏手势。而当我们途经澄澈如镜的水面时,天空以无瑕的蓝为幕布,云絮慵懒地漂浮其上,于是有了天地间最纯净的对话:草木用绚烂色彩吟咏生命,穹顶以辽阔寂静回应存在。两者看似矛盾的美,却在骑行者的瞳孔里达成奇妙的和解,构成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转入小人国的缓坡路段,速度不自觉地慢下来。所谓“小人国”,不过是城市边缘保留下来的一片次生林。高大乔木撑起绿色拱廊,蕨类植物在阴湿处舒展蜷曲的嫩芽,蚂蚁队列正穿越布满青苔的树干。此刻的骑行不再是征服,而是谦卑地俯身观察微观世界的运行法则。车轮轻轻碾过落叶堆叠的小径,惊起几只啄食浆果的雀鸟,它们扑棱棱振翅的声音里藏着森林最本真的呼吸。原来真正的浪漫,不在于匆匆掠过风景,而在于给每个细微的美好足够的停留时间。
冲出密林后迎接我们的是畅快淋漓的下坡道。山冲林间的赛道如同被风揉皱的绸带蜿蜒铺展,海拔落差带来肾上腺素飙升的快乐。迎面而来的气流灌满衣袖,发梢向后飞扬成旗帜的模样,身体随着地形起伏做出本能反应,肌肉记忆与自然环境达成完美默契。那些平日困坐在办公桌前的僵硬关节逐渐复苏,血脉里沉睡的运动基因被彻底激活。当汗水浸透衣衫时突然明白:人生何尝不是这般起落跌宕?重要的不是终点处的喝彩,而是全力奔赴过程中每个细胞都在燃烧的状态。
海口林场的出现宛如绿野仙踪的现实版。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冠筛下斑驳光影,腐殖质特有的潮湿气息混合着松脂清香沁入肺腑。偶尔可见护林员骑着老式二八杠自行车巡山的身影,车筐里装着水壶和笔记板,像极了童话里的守夜人。我们在溪涧边暂停休整,看蜻蜓点破水面泛起涟漪,听山雀在枝头争论领地归属。这片人造森林经过半个世纪的演替,早已形成自循环的生态系统,无声诉说着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智慧。
观音山的盘山公路则是全然不同的挑战。连续不断的陡坡考验着意志力与体力的双重极限,变速齿轮发出金属疲劳的呻吟声。但每当抵达观景台回望来路,就会发现自己已站在云端之上。远处的城市轮廓变得模糊渺小,云雾在脚下翻涌成海,恍若能触摸到天空的边缘。这时终于懂得为何古人总要登高望远——只有脱离了日常视角的束缚,才能获得超越性的洞见。那些曾经耿耿于怀的烦恼琐事,在这壮阔天地间都化作不足道的尘埃。
暮色降临时分,我们沿着高海路返程。农家炊烟准时升起,带着柴火特有的温暖香气袅袅升腾。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投射在还残留着体温的车架上。这个渐次暗下来的世界充满温柔的力量,提醒我们所有的狂欢终将归于平静。骑行队伍自动排成纵列前行,没有人说话,只有车轮滚过路面的沙沙声伴随着归巢鸟儿的啼鸣。此刻无需言语交流,彼此心照不宣地共享着某种神圣的仪式感——用身体丈量过的山河湖海,终究会成为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烙印。
热烈庆祝2025年8月30日,这场始于春城街巷、穿越四季风光的骑行圆满落幕!但我知道,真正的旅程从未停止。当我们带着满身疲惫却又无比充实地倒在沙发上时,窗外的月光正悄悄爬上墙角,准备为下一次出发积蓄能量。毕竟人生的诗意不在远方的目的地底等待领取,而在永不停歇向前的路上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