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论语》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作者: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05:48 被阅读0次

说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中国的情况跟外国的不太一样。通常的材料都是说:大多外国人养小孩子到十八岁就不再管ta了。而中国的情况更多的是父母亲一直为孩子操心到老,七老八十的父母亲经常会对子女说一句话:只要我在,你们永远都是孩子。这就是中国的父母亲。或许,这才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只有中华文明能够传承到今天的唯一原因吧。凝结成一个字:孝。

孝字的繁体是爻上子下。从字的结构来看,是三代同堂,也就是常说的‘上有老下有小’;孝字引申为‘效’,有效法、仿效的意思;还有上从老,下从子的理解。这样看来,孝有几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个,是自上而下的

父而子,子而孙。既爱之,亦劳之,一辈一辈的向下传递。

第二个,是承上启下的

子效仿父。小孩子怎么懂得孝呢?看父亲怎么做。

第三个,是保护、遮盖的意思

在上的,要能罩得住;在下的,要能接得住。这个血统才能有序地传承下去。也就是说,对于父辈做得不好的地方,或是对于子女存在问题的地方要能够做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隐,不是说窝藏、包庇,而是既往不咎加上不蹈覆辙。

同时,作为子一辈的不只是能够继承父一辈的优良传统,还要能够尽量去完成父辈的未尽心愿。

第四个,三代人不是貌合神离,也不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是要三位一体。

也就是所谓的‘父父子子’,父亲像父亲,子女才像子女。不然一定乱:做爷爷的,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子孙就会慢慢离心离德,甚至变本加厉;做父亲的,不敬老、不尊老,孩子也会有样学样,难以为继;做子女的,娇宠溺爱,目中无人,恐怕终成逆子。

秉承这个‘孝’的家庭就会慢慢发展成为家族,受到孝道的感召,就会形成一个民族:对内有序,‘父父子子’,代代相传;对外有序,‘君君臣臣’,万世昌盛。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仍然昂然向前,就是孝道最好的体现。

孝感天下。大哉中华。

相关文章

  • 子生三年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今天无意中看到这句话。感...

  •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说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中国的情况跟外国的不太一样。通常的材料都是说:大多外国人养小孩子到十八岁就不再...

  •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

  •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230. 《阳货篇》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孔子愤恨的小脾气 对待那些不喜欢或者不值得的人不必客气,不喜欢就表明态度。...

  • 三年之丧

    三年之丧,是中国古老的丧葬制度,《论语》里孔子说: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人生下...

  • 【原创】离别逼近的日子

    作者 静如水漪 01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孔子《论语·阳货》 您走四年了...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免怀之岁 释义 指三岁。 原文 《论语·阳货》(17·21):“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

  • 2022-07-22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一句话解决了我此刻心之困境。最开始打动我的就是其孝顺,虽然不赞...

  • 每次送去幼儿园都哭闹,父母跟着抹眼泪咋办?

    大家好,我是方哲萱。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有关于分离焦虑的话题。 孔子曾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孩子在三岁前...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207】

    服丧三年的理念,是孩子生下来,“三年免于父母之怀”,要长到三岁,才不要父母抱。现在当然大家都认为服丧三年不可能,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yd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