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成长最初感受的氛围是由他的父母营造的,他会从中认识社会生活的价值和习俗。孩子的社会生活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这取决于他在家庭中形成的对社会环境的态度。
从逻辑上讲,孩子的行为是他对父母的言行所给予的结果和反馈,这个结果、反馈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是负面的、坏的,那么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是出了很大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班上有吗?当然有,好几个。
这些孩子一般会有什么样的行为目的呢?一般有以下目的:获取注意力、权力争夺、寻求报复、展示缺陷。
一、获取注意力
在我们班最典型的就是新航同学,在星期四上午的课堂上,我正常给孩子们上着课,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孩子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堂的活跃吸引了小涵举手发言,小涵有理有据地解释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同学们给予了小涵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给小涵的掌声,让小涵感到特别高兴,而坐在我眼皮底下的新航,他没有倾听、也没有给同学掌声,他在做什么呢?他在笑,是一种讽刺的笑,他笑完回头往坐在第四桌的小霖望去,他示意小霖也要笑小涵,小霖当时配合他了,朝着小涵笑,他们之间的配合在我的眼皮底下演了一场配合战。
我当时在上着课,为了不影响课堂,我并没有立刻制止,我采取的办法是:
我一边讲课一边走近新航,我在他坐的位置停了下来,然后以表情严肃,眼神凌厉,定定地,直勾勾地逼视这个捣乱的新航。他抬头看了一下我,他也许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暂时停止了刚才的行为。
新航课堂上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呢?经过这样的描述大家知道,他这是为了获取注意力,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小涵,在他心中觉得小涵也是跟他一样平时表现不好,他得表扬,而自己没有得到老师表扬,认为不公平,因此他想要老师转而关注他而作出小恶作剧,其实这也是对小涵的一种嫉妒。
我以为用我愤怒的眼神能制止他,但是并没有,他只是暂时安静了几分钟,他又开始做出其它的事情来破坏课堂,他又做什么呢?他拿着他手里的水性笔,当成一支枪不断地朝成成那里射过去,其目的就是让成成回应他,跟他一起玩,成成这个孩子也是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他也拿起笔准备朝新航那里“射”过去,被我的严肃表情制止了,成成继续装听课的样子。
而新航却还以为成成会继续配合他,他继续拿着笔当枪朝成成那边瞄,还不断地变化着动作。新航的消极破坏性,实在被他恼怒了,我立刻把他的笔没收了,直接“扔”到了讲台,然后继续上课,显然他生气了,他拍了桌子然后趴在桌子上,我知道我此刻不能再回应他,我要对班上想学的孩子负责,最后我选择了冷落他。
二、权力争夺
新航不再是以前的新航,在低年级的时候他的暴力倾向很严重,常打同学、破坏教室的门等公共场所,现在他这种行为不再那么明显了,我多次为他的行为改变而高兴,但是他现在骨子里的对立、破坏、叛逆模式特别严重。
他受到老师批评和压力时,他现在很快就能学会如何有效地与老师做斗争,其中的一个手段就是用权力来对抗权力。像新航这种孩子他会很期待压力,他甚至自己引发压力,然后做出非常激烈的反应。他对学习、日常活动的所有秩序、课堂纪律熟视无睹,带有攻击性,违抗秩序、藐视权威,要么激烈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固执地拒绝老师希望他做的事,还常常表现得傲慢无礼。
同样是星期四那天上午的语文课,响铃已经过了好几分钟,新航才大摇大摆地一边喝水一边进教室,此时同学们已经在上课了,陈老师让他拿书出来,他久久没有拿,老师问他抄词语了没有,他说没有,老师让他抄,他不抄,然后还在座位上乱叫喊起来,显然此刻的课堂已经被他破坏了。
陈老师为了不影响课堂,他让新航去找我,他没有来,后来是语文科代表去办公室找了我叫我过去,我走到教室门口,他看见了我,他才停止了他刚才的行为,我用手势示意他去办公室。他此刻倒没有表现出很过分的样子,他很自然地去了办公室。
要知道这样的孩子是很虚荣的,很爱面子的,为了维护他那张“脸面”,他对我撒谎了,他说他上课进到教室又没有做什么就被陈老师批评了,他没有承认他乱叫,他只承认他进教室迟到了。因为当时是上课,我不想影响孩子上课,我说那你就跟陈老师道歉,然后上课行吗?他同意了。谁知他出门后走回教室连报告都不打,直接走进教室然后用力地拉着椅子响响的,然后一屁股坐了下去,显然他还在跟老师争夺权力,野心勃勃,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好像还是别人欠他一样。陈老师看见他这样傲慢无礼,又示意他出去,我在门口只好又让他出来了,来到办公室,我只能找一些题让他做,直至下课。
下课陈老师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了出来,他才在我面前承认了他的所作所为。
三、寻求报复
新航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在他心里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可以被大人接受,他总是觉得自己遭到了伤害,可他不知道他无论在学业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他要么野蛮、要么郁郁寡欢、桀骜不驯。
这样的孩子受到的心理伤害太深,他也不会相信有人能真正欣赏他,所以他宁愿表现出自己最烂的一面出来。他只有在自己同类的圈子里,或许才会有一些归属感,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类型的孩子最容易走上错误之路。
四、展示缺陷
新航偶尔也会表现出要努力改变的样子,但是他坚持不了一天就又恢复出厂的模样,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像他这类孩子,他们的内心往往十分气馁,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所以他会选择放弃,在自己原来的舒适圈内继续呆着,成为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比如他会出现阅读困难,一开始可能源自于他想要获取注意力或者争夺权力,可他最终对阅读彻底丧失信心。这样一来,其他孩子也都会相信他缺乏阅读的能力,他自己自然也会认为自己真的阅读很差很差,无可救药的那种,总之,到最后,他把所有他身上的缺陷暴露无遗。
面对这样类型的孩子,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一种折磨,逃避这种孩子是分分钟都想的事。可是作为老师能逃避吗?肯定不能,既然不能倒不如找方法试图去帮助他,哪怕有一丁点变化也是值得的。
目前通过查找各种资料、阅读各种书籍、观察孩子行为,有以下方法帮助孩子纠正他们的问题:
第一,让孩子相信自己是被喜欢的。
由于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否定的世界里,他从来不被别人认可过,在他的认知中他是不值得被认可的,不值得被喜欢的。
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告诉他,他是可以做到的,他是被人喜欢的,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让他参与,在活动中让他感觉到同学们是没有排斥他的,是愿意帮助他的。
不过这个方法我曾经也用过,也有一些效果,但是孩子能持续下去很难,这是一个难点,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能够持续坚持下去才是老师和家长该要去做的事情。
第二,改变孩子的态度和信念。
每个孩子都在依照自己的信念行事,他们并不清楚内在的“私人逻辑”是什么。常识、对善恶的认知、良心、自觉性可能会为人们规定好一种行为模式,即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通常不会按照它们来做。比如,新航是知道破坏课堂学习是不对的,但是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不知道自己的“私人逻辑”是什么。
因此,必须改变他原来的态度和他的信念,在小细节上抓住他的闪光加以放大鼓励他,唯有不断地强化他做得好的地方,坚持做下去,方可能改变他的信念。
第三,不要按照孩子的期望去做,不要跟随自己的第一反应,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在课堂上,孩子寻求过多的关注,不断地扰乱课堂秩序,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困惑不解、难以满意的方式给予他们关注。可以点一下这个孩子的名字,既不纠正也不对他进行任何教导。
比如一个孩子跟同学交头接耳,给同学造成了严重的干扰,我们老师可以表现出好奇、可以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之类的。如果他像小丑一样表现出滑稽的样子,老师就暂停讲课,邀请全班人观看他的表演,这样可以阻止他继续这样做。
第四,和孩子达成某种协议。
有些孩子需要老师持续的关注,可以这样问:“你是不是想让我一直围着你转,这样你就不会感到被忽视了?”如果孩子点头,那么老师和孩子就可以达成协议:比如一个小时给他特殊关注,可以问他“十次够吗?”通常孩子会觉得十次够了或者有些多。老师可以提议先试试十次或者五次,如果孩子做到就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
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避免并克服自己和学生身上的自卑感,沮丧心理以及对权力的过分渴望。老师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技巧,把友好态度转化成建设性的行为,在孩子的艰难成长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此时的家长当然同样要改变自己,和老师一同帮助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