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陈老师带着一个瘦瘦的小姑娘来我办公室,随着来的还有孩子的奶奶,一位嗓门很大看着有点强势的奶奶。陈老师最近刚在班里侦破了一起“音乐盒失踪”之谜。小音乐盒是他们班级这次课本剧的一件道具,据失主同学的妈妈说,这个音乐盒200多块钱,可是彩排的前一天音乐盒就在教室不翼而飞。一年级的“”班级失窃案”倒不难侦破,只是这个“藏”起音乐盒的小女孩让老师头疼。这不是她第一次这样拿别人东西了。从入学开始,刚开始有时候是铅笔、橡皮,有时候是别的同学的纸巾、零食,老师教育过,也和家长反馈过,据说为此也女孩的家人打了好几顿,会好一段时间。但最近这个小音乐盒价值有点大,在班级里动静也有点大,据了解,小女孩并没有音乐盒拿回家,而是藏在另一个小区的灌木从里了。这次又是免不了一顿揍,看着眼前孩子瘦瘦小小的模样,很难把老师讲的这些事件和她对上号。孩子奶奶几乎是一进门就开始“大倒苦水”:“老师,你说这娃该咋办呢?打都不管用。我们家娃都从没有像(养)她这么费劲的。”招呼坐下后,了解了大概,孩子父母在外地工作基本几个月回来一次那种,平时爷爷奶奶全权照顾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爷爷奶奶平时也是要啥给啥,并不是那种缺钱花的孩子。当得知她私拿他人物品这情况以后,教育几次也没有改进。我就问了下教育方法,用奶奶的话说就是“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没招了。”再细问,孩子从在幼儿园时就拿过别人东西,当时只觉着年龄小懵懂无知,都觉着也不是啥大事就没重视。孩子奶奶在叙述时一句一个“偷”字,一点也不避孩子的面。我心头一紧: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人言语还一点不照顾孩子情绪,这不有异常行为才怪。我及时拦住奶奶不要再用“偷”来数落孩子了。看得出孩子奶奶的刀子嘴豆腐心,说着说着也就抹泪了,痛心的是恨铁不成钢的爱。又细致了解,孩子爷爷奶奶真是不容易,两个儿子都在外务工很忙,三个孙女都是爷爷奶奶带着照顾饮食起居和学习生活。除了这个小姑娘,还有两个大点的堂姐,一个六年级,一个五年级,奶奶说因为这个年龄小,还总觉得偏心她,她是要啥给啥,买啥好吃也是优先紧着她来,可她一点也不像两个姐姐那样省心。我心中一动,紧跟着问孩子奶奶平时是不是经常拿这个小姑娘和两个姐姐比较?奶奶说没有,可是在交流过程中把姐姐却也一直挂在嘴边。“姐姐写作业多省心,她写作业不骂不写”,“姐姐吃饭不挑食,她就不好好吃饭,瘦得像个豆芽菜……”是我问题没有表述清楚,也许老人家没有意识到,她没有刻意直接把姐妹三个在一起比较,但实际上奶奶说的字字句句都是在比较。正是在父母膝下撒娇的年龄,父母却都不在身边,年龄大些的姐姐们又处处优秀,孩子没有安全感也没有自信心,她小小的心里想些什么,又压抑着些什么?或许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能没能耐心、仔细听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