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亲密关系”?
在心理学中,“亲密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度依赖、情感联结、相互陪伴和支持的关系。
它不仅仅局限于情侣或夫妻关系,还包括: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关系、深厚的友谊、长期的合作关系(如密切的合伙人)。
只要是涉及“深度情感连接”和“长期的互动模式”的关系,都可以被归类为“亲密关系”。
我们的亲密关系模式,往往并不是从成年才开始的,而是从童年关系中就逐渐形成。
如果一个人从小在缺乏亲密感的环境中长大,那么他在成年后,也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焦虑、害怕依赖,甚至不敢真正投入一段关系。
为什么亲密关系如此重要?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面:
1、亲密关系影响我们的安全感
如果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稳定和被接纳,他的内心会更有安全感,更容易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2、亲密关系影响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认可,我们会更容易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3、亲密关系影响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我们如何处理压力、如何表达情绪、如何面对冲突,都会受到亲密关系的影响。
亲密关系的不同类型
在心理学中,亲密关系可以分为四种常见的依恋类型:
1、安全型依恋
特点:信任他人,能够自在地表达情感,在关系中既可以亲近,也可以独立。
形成原因:童年时期有稳定的亲密关系,父母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
成年后的表现:在感情中不会过度依赖或害怕亲密,能够建立稳定的关系。
2、回避型依恋
特点:害怕亲密关系,习惯性回避情感交流,喜欢保持独立。
形成原因:童年时期情感需求未被满足,父母缺乏情感表达。
成年后的表现:在感情中容易冷漠、不愿意投入,不习惯表达爱。
3、焦虑型依恋
特点: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在关系中容易焦虑。
形成原因:童年时期亲密关系不稳定,父母时而关心,时而忽视。
成年后的表现:在感情中过度粘人,害怕对方离开,常常患得患失。
4、混乱型依恋
特点:既渴望亲密,又害怕被伤害,情绪起伏较大。
形成原因:童年时期经历过创伤,亲密关系中充满矛盾。
成年后的表现:对亲密关系充满不信任,在感情中容易挣扎。
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1、觉察自己的依恋模式
问问自己:我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是什么?我是安全型,还是焦虑型?
如果你总是害怕亲密,或者在关系中过度焦虑,那可能与你的依恋模式有关。
2、练习表达情感
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试着主动表达你的需求。
如果你是焦虑型依恋,试着给自己一些空间,不要过度依赖对方。
3、选择健康的关系
远离那些让你感到不安、不被尊重的关系。
寻找那些愿意与你建立稳定联系的人,而不是让你不断焦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