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无读书

三无读书

作者: 文心之 | 来源:发表于2021-07-07 08:53 被阅读0次

无心、无欲、无我的读书观。

三无读书观的缘起和内涵。

1、无心

这里的“无心”并不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没有心思去读书,而是要去除“怀着某种心思去读书”的欲念,享受读书本身。

“无心”的来源有三。

一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记载阳明先生及其弟子问答语录的《传习录》中有一段关于读书的对话:

问:“读书所以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何以免此?”

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总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阳明的哲学思想,开天辟地,博大精深。这一段应该是通过读书来阐述其“致良知”的思想。

在我理解,就是读书的时候要及时免除各种杂念(与良知相悖的杂念),以无心之心来读书,享受读书的当下,这是读书的过程,也是致良知的过程,故而不会有所疲累。

二是受“无心插柳柳成荫”启发。

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刻意为之,往往达不到预期;相反如果随心而为,反而能够有意外的收获。

比如失恋的时候,我们常常想要努力地忘记一个人,但是越想忘记就忘不掉,因为,从某种角度来看,忘记本身也是一种记忆;这时候,如果我们选择开始新的生活,该干嘛干嘛,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现记忆中的那个曾让我们伤心的人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2、无欲

有感于林则徐名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读书没有功利心,才能真正享受读书本身的乐趣,读书的力量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彰显。

3、无我

“无我”借鉴了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曾任《读书》杂志主编)的“三无”办刊理论。

在谈及《读书》的办刊宗旨时,他如是说:

在当年《读书》面临的复杂情况下,特别是在思想大为解放,种种新观念不断呈现的新情境之中,我认为,我们时下可做的只有“三无”,即无能、无为、无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拘一格,放弃成见,让种种新见呈现。

作为编辑,沈昌文所说的“无我”强调的是对于文稿,编辑应当置身事外,不去参与和影响大家之言。

这对我的读书观的启发便是,读书应当沉进去,忘掉自我,真正的我已经成为书本的一部分,书我两忘,书我合一。

现在很多电子书阅读器的卖点之一就是“沉浸式阅读”,我觉得“沉浸”这个词可以很好地诠释上面这种状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沉迷于一件事情——尤其以读书居多——竟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到回过神来,像是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

不止读书,我觉得做任何事情,物我两忘都是最高的境界。

无心、无欲、无我的读书观,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无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qo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