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语言文学论文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二)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二)

作者: 许辉_清浅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20:12 被阅读45次
【陶诗艺术特色的三方面】

进一步的展开分析,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诗常选用典型的景色画面,使情寓于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高洁志向,绘形绘色,诗情画意,生机盎然,悦人耳目,诗人往往将自身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陶渊明最为经典的那首《饮酒》其五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言传声播,自然立现。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给读者的,不仅是艺术上的满足,而且有思想上的启迪。

陶诗不管是描写景物,还是叙事,都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陶诗平淡艺术的浑然一体还体现在一种意境的创造。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客观的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如前引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困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1]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如《桃花源诗并记》中“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三两简单明白的词语写桃花源中人的安逸生活,这些和陶诗中大量的描写对象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等一样,都是平常事物,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桃源人的恬静、自得、超然世外何尝不是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陶诗词藻并不华丽,朴朴素素,却又在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苏轼《评韩柳诗》中说“凶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陶诗朴素的衣着妆裹着丰美的姿容,貌似枯槁而内在丰腴,这就使他的诗能寓丰采情味于平淡之中。所以苏轼又说:“渊明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2]这种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的。

又如《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另外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与苏辙书》),十分精辟。

  另外,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前引《归园田居》其三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1]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出版,81页引苏轼语。

[2]苏轼引语出自同上121页。

[3]朱光潜,《诗论》,《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卷第265页引苏轼语论陶诗。

相关文章

  •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二)

    【陶诗艺术特色的三方面】 进一步的展开分析,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

  •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陶渊明的诗歌成就首先在于开创了诗歌创作题材的新领域,即田园诗。 田园诗主要写田园风光、乡居生活以及处于...

  •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一)

    摘要: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伟大诗人,隐然世外的陶渊明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田园诗派,一改魏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将“自然”提升...

  •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三)

    (三)、精当而不露痕迹的语言锤炼。 陶诗的语言看起来似乎是很平淡,但并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而...

  • 《诗经绘》: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艺术意境乃是我们民族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讲究艺术意境乃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 魏晋南北朝6-谢灵运和陶渊明

    谢灵运和陶渊明 谢灵运和陶渊明是中国艺术史上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他们二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诗歌里最负盛名的山水题材和田...

  • 《饮酒》其五摘抄

    文本类型:主题型文本 课堂特色:自然而然地带着学生走入诗歌的情境 教学设想: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诗中的精品,...

  • 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说起北宋文豪,少不了苏门三父子,说起苏门三父子,当然得说苏轼。 这位占领北宋文学半壁江山的人物,...

  • 【诗歌】咏史/陶渊明

    七古/咏史 陶渊明 一 文心雕龙...

  •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及其艺术特色

    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 我们的祖国是个历史悠久,而古老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a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