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观《道德经》(19)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08:56 被阅读38次

《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在本章从[百姓]的视角,阐述了人们对于[道]和[修道者]的看法。

太上:代指[道]或与道合一的[修道者]。下面先从代指[道]的角度体会一下。

不知有之:对于[道],[百姓]们很多都是不知道的,[不知道]这个词的本意即为[不知][道]。

其次,亲而誉之:有的[百姓]则相信大道,愿意亲近大道,赞叹大道;

其次,畏之:有的[百姓]则十分敬畏大道;

其次,侮之:还有的[百姓]不仅不相信大道,还会以贬损、侮辱的态度否定大道的存在。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此在这些[百姓]的心里,[信德]已经十分不足,所以才会不信大道。

悠兮,其贵言:面对这样的情况,[修道者]会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呢?随顺因缘,悠然自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贵言,一方面有少说话的意思,一方面有不随便传道的意思,遇到[亲而誉之][畏之]的人,也是可以传的。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即使传道,也不过是随顺众生的根机,启发其本有的智慧。众生觉醒,智慧显现,众生百姓也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在今天来说,[太上]这个词,基本已经成了[老子]的专用词,而且指的就是老子本人。

而老子在写《道德经》的时候,这个[太上]指的并不是老子自己,而是与道合一的所有修道者。

下面就从将[太上]理解为[修道者]的角度来体会一下。

太上,不知有之:真正与道合一的人,已经远离了各种名相,因此人们根本不知道他是一个[得道者]。

其次,亲而誉之:修道境界稍差一点的人,则尚未彻底远离名相,因此人们都知道他,都愿意亲近他,这样的修道者因此而拥有很高的声誉;

其次,畏之:修道境界再差一点的人,则使人[畏之]。[畏之]还可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敬畏],一是[畏惧]。因[敬重]而[畏之]尚好一些,因[惧怕]而[畏之]就更次一等了。

其次,侮之:修道境界更差一些的人,则其言行已经背离了大道,成了害群之马,为人们所鄙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背离了大道的人,其心[信德]不足,因此并非真正地信仰大道,对于这样的人,人们也同样不会相信他;

悠兮,其贵言:而与道合一的修道者,则无执无为,悠然处世,寡欲少言,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在圣人德行的感化下遵循天道自然规律,自然成就各种世间事业和出世间事业,成就之后人们也不觉得这是圣人的功德,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自然地获得了成功。

那么对于[观心]而言,本章内容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1、观心修行,[信]至为重要,不相信,不自信,则所有的修行都没有意义;

信,即相信[道]以及悟道的圣人,比如老子、佛陀,相信这些圣人的教导,相信自己通过学习、领会、实践这些教导,终有一天也会悟道。

信,还代表着相信[道]不在他方,而就在自己之内,自己同样是由[道]而生,必将复归于[道],坚信自己的[本性]即是[道性]、[佛性],与圣人们的[道性]、[佛性]无二无别,只要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精进修行,必将悟道。

对于[观心]修行而言,向内寻找自己的真心,就是正确的路径,以心观心,直观自心,不断地增强自己的静定力和观照力,止观双运,就是正确的方法。

2、观心修行,应[悠兮,其贵言],即在自然放松、少言寡思的状态下进行观心修行,如果紧张就无法静定下来,如果话多思考多,就无法放下思虑以心观心直观自心。

3、太上,不知有之:观心修行之人,以内观修行为主,处世平常低调,不显山露水,专注于内修;找到了自己的真心、体证了自己的心性之后,依然时时刻刻安住于自己的真心,宁静、安详、朴素地生活,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观心修行,既要行为精进,又要心态放松。不要着急追求悟道,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按照正确的方法,一步步迈进,日久功深,功到自然成。修行,是一辈子的事,因此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修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修行,当修行融入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这本身就是与道合一的生活。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相关文章

  • 心观《道德经》(19)

    《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

  • 回归道社会安

    走马观花道德经(19) 19.道德经第十九景点——抱朴之门 第十九章 回归道社会安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

  • 平凡之路

    子曰:“四十而不惑”。以身观身,以心观心,诚不虚言。 《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

  • 2018年6月13日小楷

    《道德经》第18一19章,心没完全静下来,写错了几个字。

  • 心观《道德经》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 全息观之“以心观心,以心观物,以物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林汉扬 写于 2017-10-31 全息观之“以心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在《道德经》四十七章中说:“不出户,知天...

  • 2018年4月24日软笔练习

    《道德经》第19页

  • 心观《道德经》(18)

    《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

  • 心观《道德经》(33)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

  • 心观《道德经》(22)

    《道德经》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观《道德经》(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em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