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我在新乡市九州宾馆会议室听了李朋云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县城中学“读写课”》主题讲座。
朋云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2023年林小英写的《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城教育生态》这本书,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都在县中,但是我们平时看到的优质课推广很少单独把县域中学的学生和老师的现状列出来做对比分析,这引发了他的思考:作为县域中学或者乡村中学的老师,面对教材培训、优质课案例学习,我们怎样可以拿过来做消化理解和调整,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于自己的学生。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学情第一,所有我们学到的东西都要进行再加工,让它更适应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
朋云老师先引领我们进行教材研读。依据课标要求,教师在开展语篇研读时,要分析语篇主题、内容(what)、文体结构、语言特点(how)、作者观点(why);文体特征、语言特点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根据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与未知(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依据。
朋云老师在进行研读时,先从自己的角度来通读文章,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文本是什么?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它是真实的吗?带着这些问题,他与教过人教版的老师进行思维碰撞,并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站在自己的角度、文本作者的角度和教材编辑的角度,在不断的追问中深入探究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
对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言技能中对于读&写技能的三级标准,结合本课的语篇分析,提炼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朋云老师提醒我们,这个学习目标不是最终版,还要结合自己的学情进行适当的修正。
有了学习目标,如何有效开展读写课的学习活动,朋云老师在2020年王蔷教授的一篇文献《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路径》中找到了理论依托,我们可以开展的活动有连线社会、连线个人观点或经历、连线职业、连线艺术传媒、连线网络传媒、连线科学、连线社区、连线剧场、连线创意、连线所读内容。有了理论依托,朋云老师引领我们把所学的内容与理论进行对标,找到理论落地的抓手。朋云老师的做法让我感到震撼,我在读文献时,可能会想到这个条目对应的一两个案例,觉得自己理解了,就浅尝辄止。朋云老师给我们做了非常赞的示范,他对标七上、七下、八上教材的读写结合设计,以及各地市中考书面表达题目,分析哪个可以与这10条理论进行对标,从而梳理教材设计和考试的倾向,明确自己读写活动设计的方向和选择。
再来回顾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设计感知(warming up, lead in)、预测(prediction)、获取(reading for information)、分析(analysing)、概括(summary)、比较(compare)、评价(evaluation assessment)、运用(drills, practice)、创新(creation)类的活动。比如获取部分,我们可以采用表格、信息匹配、连线、填空、选择、排序、问答等多种形式;在分析环节,通过时空线和情感线来探究事件的发展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概括句子大意或起标题等进行概括梳理;评价环节可以来评价人物性格、文章写得如何、分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印象很深刻的句子等等。先获取主旨大意还是关键信息并没有固定的顺序,而是依托自己设计的目的,选择使用bottom-up还是top-down的设计思路。对于语言使用,并不一定是使用占比最大,而减少形式和意义的积累,所有的设计都需要依托学情,基于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朋云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于读写课的设计,读前先让抛出问题,让学生预测关键信息;然后通过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并找到supporting details,让学生表述观点时做到有据可依;接着概括段落大意,把握教学主线;通过填写表格,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但是仅仅通过课本中的1c,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朋云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可以对文本的主要类型的词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进行挖空,让学生深入文本,梳理并理解文本主要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学生通过比对两个主人公在相同时间心情的异同,理解文本传递的价值观念,以育人于无形;通过评价自己所学、对文本和句子的喜好,关注作者在表达信息时语言的使用特点,建立文本特征、语言特点与主题意义的关联,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读后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设计相应的写作活动。
讲座的期间,王彩琴教授对朋云老师今天的讲座给予高度认可和赞赏。朋云老师基于学情、书情、真情进行了充分的综述,并通过自己、作者和教材编辑三视角的切换深入解读文本,给我们展现了精彩纷呈的讲座。彩琴老师说,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扬朋云老师,每次的相聚都是在追问、点拨,希望他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今天,朋云老师的表现让她觉得震撼,衷心为他点赞。
看着后排站立的朋云老师,他的眼眶微红,这一刻应该着实不易。朋云老师说:万分感谢彩琴老师,从2015年与老师相识,他经历了十年的蜕变,幸遇恩师!
看着两位老师的互动,我的眼泪突然不受控制,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彩琴老师对我们深切的期许,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她总是给我们最暖心的帮助。能成为彩琴老师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她的指导,真得好幸福。
感恩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