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书法手绘
书写:王维的《山居秋暝》

书写:王维的《山居秋暝》

作者: 韓羽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11:26 被阅读13次
书写:王维的《山居秋暝》

王维《山居秋暝》意境探析

墨文:小羽

  王维的诗大多体现出道教的出世精神和佛教的禅宗精神,且有着“空”、“静”的意味。意境是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王维的诗常达到景中藏情、无我之境的状态,意境气氛浓厚。

蓝华增先生说:“意境是诗歌的基本审美范畴。真诗与假诗,就看其意境的有无;诗的文与野,粗与细,高与低,就看其意境的厚薄和深浅。”[1]王维的手法细腻,“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这些意象,无不给人带来清新之感,空灵、清新的意境已定,情自然也在其中。

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关于意境的分类法,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后确定,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类。有我之境就是诗人的感情炽烈,形式上抒情比重大,甚至是直抒胸臆;而“无我之境”是指诗人的感情含蓄,寓情于景,在形式上写景比重大,甚至诗里只有隐含意蕴的景物而没有抒情主人公。[2]王维是将“无我之境”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一位诗人。看那“山”是空的,天气,是有着秋天的萧瑟的,明月、清泉也在自顾自存在着,连其中的动——浣女,也是带着隐逸和自由的色彩的。诗人的眼睛看到这些,人在景物之中,其实又脱离了它们,与它们并存。诗人自身也成为大自然的一种“物”了,诗人在跟着大自然呼吸,也随着万物一样兴衰、周而复始。尤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句,诗人的内心是极其静的,是空的。月光在松林的间缝里倾泻下来,泉水在干净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只有心中无杂念无贪欲的人才能看到这些,王维早已脱离凡世,达到隐逸的境界了。隐逸、禅意,这些在我们读到诗句,进行联想的时候,也早已感受到了。

康德说:“诗人”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这“第二自然”不再是客观的自然,而是渗透和浸润了诗人审美理想的诗境化了的自然。在这个“第二自然”中,自然景物甚至被注入了人的生命。[3]在王维的诗中,诗人与物已经融为一体,互相渗透,难分难舍。在松林间照射的月光,在石头上流过的清泉,诗人在看着它们的时候,已然变成了它们,这简单的生命体,这遵循万物的规律而进行着的大自然,诗人已化身为它们,随心自在地过活,简简单单,无拘无束了。

诗人脱离了凡世,不再为功名利禄而烦心,也不为乱世的嘈杂所打扰。独居空山中,看明月,听泉声,看一看归来的浣女,停留在所在之处,由心所向。王维的出世精神和坦荡的性情早已脱离了心,脱离了诗歌。

而王维这首诗在意境的创造上,确实如王昌龄在《诗格》中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丛恩:羽宝高才👍
    韓羽:@丛恩 不能总是仰之呦!颈椎会有问题地咯咯咯
    丛恩:@仰之🌹🌹🌹
  • 宋会兵:书法越来越厚重,说明羽丫思想境界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高远!
    韓羽:@河南不惊 羽丫只会越来越成熟嘛
  • 那时天涯:哎呀,又得营生去了,又一阵子没得陪你们疯了。
    韓羽:@那时天涯 又半个月啊!俺不要不要😭
    那时天涯:@風一樣的精靈 估计半个月吧。😓
    韓羽:@那时天涯 这次又要几天啊
  • 那时天涯:好想取一副挂于中堂。俺虽喜诗歌瘦,干得却大多是那些肥肠大耳们的事,身处红尘事,心恋巅峰意。用这墨宝,降降俗味😂😂😂
    韓羽:@那时天涯 咱们怎么能提费用这个词眼呢?对天涯这么会欣赏我笔墨之人那就得免费书写赠送远方的友人啊
    那时天涯:@風一樣的精靈 要付多少费用。
    韓羽:@那时天涯 哀家恩准啦
  • 那时天涯:墨迹未干,力透纸背,笔锋虽狂性,落纸一身辉。
    韓羽:@那时天涯 就是特意墨迹未干时拍下来地
  • 那时天涯:王维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去繁从简,遵循内心,物我归一。每一首诗写时总能置身度外,成诗后,暗自审视,他的灵魂又居诗中央。
    韓羽:@那时天涯 你诈俺,俺最喜欢王维,其次李白咯咯咯
    那时天涯:@風一樣的精靈 骗银,你最稀饭李白😂😂😂
    韓羽:@那时天涯 哎呀!知音啊!我也欣赏王维

本文标题:书写:王维的《山居秋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aefqtx.html